疠风怎么用?《医学纲目》 疠风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疠风怎么用?《医学纲目》 疠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疠风怎么用?《医学纲目》 疠风

经曰∶脉风成为疠,俗呼癞风是也。

〔丹〕云∶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以其酷烈暴悍可畏尔。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蛔虫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于阳明一经而已。看其疙瘩,上先见,在上体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见,在下体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主胃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在上多,血受之在下多,血气俱受者上下皆多,自非医者有神,病者有铁心,罕有免者。余曾治四五人,中间唯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无物可吃也。孙真人曰∶吾尝治四五百人,终无一人免者。非真人之不能治也,第无一人能守禁忌耳。
大法,重者取积取汗。
[b]醉仙散[/b] 治大风疾,遍身瘾疹,瘙痒麻木。
胡麻子 牛蒡子 枸杞子 蔓荆子(各一两。同炒) 白蒺藜 苦参 栝蒌根 防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十五钱末,入轻粉一钱,拌匀,每服一钱,茶调下,晨午夕各一服。后五七日,先于牙缝内出臭黄涎,浑身疼痛,昏闷如醉,次后利下脓血恶臭气,病根乃去矣。
[b]四圣保命丹[/b]
大黄(半两) 黄柏(八两) 苦参 荆芥(各四两)
上为末,炼蜜和匀,分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食远,日三服。忌肉酱。一方用虾蟆一个烧灰。
[b]祛风散[/b]
大蚕砂(五升,先筛净,水淘三遍,控干) 东行蝎虎(一条,焙干,用白面四斤拌蚕砂为络索,晒干)
上每服一二合,熬柏叶汤调服,食前,日三服。
[b]通天再造散[/b] 治大风恶疾。
郁金(半钱) 大黄(一两,泡) 白牵牛(六钱,半生半炒) 皂角刺(黑大者,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日未出时,面东以无灰酒调下。
[b]愈风丹[/b] 治癞。
皂角一斤(去皮弦,锉作四指许,以无灰酒浸一宿,漉出,同新汲水一大碗揉作浓汁,滤去渣,以砂锅慢火熬膏) 苦参(四两,为末) 土蝮蛇(头尾全用,阴干为末)
上二味末,以皂角膏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防风通圣散煎成送下。日二服,服三二日后,入浴出汗。病重者,不过一料。病微者,止用乌梢蛇,不用土蝮蛇。
[b]换肌散[/b] 治大风年深不愈,至眉毛堕落,鼻梁坍坏,额颅肿破,服此速效。
白花蛇(三两) 乌蛇(三两,酒浸一宿) 地龙(去土,三两) 当归(酒制) 细辛 白芷(各一两)天麻 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花 苦参 紫参 沙参 木贼 不灰木 川芎 沙苑蒺藜 甘草(炙) 天门冬 赤芍药 菖蒲(九节者) 何首乌 胡麻(炒) 草乌头(各三两) 苍术(三两,米泔浸)木鳖子(去壳,三两) 定风草(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五钱匕,食后酒调服,酒多为妙。
轻者疏风和血,以二圣散治之。[b]二圣散方[/b]。
大黄(半两) 皂角刺(三钱,烧灰)
上将皂角刺一二个,烧灰研细,用大黄半两煎汤,调下二钱。早服桦皮散。中以升麻汤,下泻青丸。晚服二圣散。(此为缓治。)
[b]柏叶汤[/b]
用东南枝上柏叶一秤,水一桶,水三沸,去渣,瓮盛起,旋熬蚕砂调服。初服苦涩,三五日后甜。十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后,发出疮。疙瘩破,用[b]乌龙散[/b]搽之。
乌龙尾(即倒悬灰,二钱) 乌鸡子皮( )
二味为末,用地沥青调,搽于破疮上。
[b]桦皮散[/b] 治肺拥风毒,遍身瘾疹瘙痒。
荆芥穗(二两) 枳壳 桦皮(各四两) 甘草(炙,半两) 杏仁(二两,去皮尖,用水一碗煎令减半,取出令干,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b]凌霄散[/b] 治疠风神效。
蝉壳 地龙(炒) 僵蚕 全蝎(各七个,炒) 凌霄花(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无时。于浴室中常蹲汤中一时许,服药神效。
[b]祛风丸[/b] 治疥癞,经曰∶脉风成为疠也。
黄 枳壳 防风 芍药 甘草 熟地 地骨皮 枸杞子 生地
上九味,木杵臼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白汤下,五十丸。
[b]如圣散[/b]
蔓荆子 苦参 玄参 浓朴 荆芥 紫参 陈皮 沙参 麻黄(去节,一两) 防风 白芷 威灵仙(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桃柳枝各一把,水五升煎,临卧热洗。忌五辛。

〔垣〕段库使病疠风,满面连须极痒,眉毛已脱落。须用热水沃之稍缓,每昼夜须数次,或砭刺亦缓。先师曰∶风论中云,夫疠者荣卫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治之者,当刺其肿上,以锐针刺其处,拔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当食如常食,勿食他食。如用药当破血,去热升阳,去痒泻荣,以辛冷散之,甘温升之,行阳明经,泻心火,补肺气,乃治之正也。
[b]补气泻荣汤[/b]
升麻 连翘(各六分) 苏木 当归 全蝎 黄连 地龙 黄 (各三分) 黄芩(生,四分) 甘草(一钱半) 人参(二分) 生地(四分)桃仁(三个) 桔梗(五分) 麝香(少许) 胡桐泪(一分) 水蛭(炒令烟尽,二个) 虻虫(去翅足,微炒,二个)
上锉如麻豆大,除连翘另锉,胡桐泪研,白豆蔻二分为细末,二味另放,麝香、虻虫、水蛭三味为末另放外,都作一服。水二大盏,酒一匙,入连翘煎至一盏六分,再入白豆蔻二味,并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二沸,去渣稍热,早饭后午饭前服。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经》〕大风,刺其肌肉,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鬓眉生,而止针。
承浆一穴,在颐前唇下宛宛中,足阳明、任脉之会,疗偏风口 面肿,口齿疳蚀虫疮。灸亦佳,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灸则血脉通宣,其风应时立愈。

相关参考

疠风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疠风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脉风成为疠风。论曰∶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疠风者,荣卫热,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又谓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诸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而

疠风怎么用?《景岳全书》 疠风

[b]经义[/b]《风论》曰∶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行也。疠者,有营气热,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

疠风怎么用?《景岳全书》 疠风

[b]经义[/b]《风论》曰∶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行也。疠者,有营气热,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

疠风怎么用?《证治汇补》 疠风

[b]大意[/b]疠风乃天地间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客于人身.故疮而不脓.燥而不湿.荣卫之行涩.令人麻木不仁.毛脱眉落.最为酷烈.常见患此者.忽略懈怠.不知绝味断欲.终成无救.深为惜哉.(汇补)[b]

疠风怎么用?《张氏医通》 疠风

经云。疠者。营气热。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而有疡。卫气有所碍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病骨

疠风脉候怎么用?《类证治裁》 疠风脉候

疠风阳脉浮弦关前,阴脉实大关后。两寸浮而紧,或浮而洪,浮缓者易治;洪大而数,或沉实者,难治。脉若沉而病反在上,浮而病反在下,皆不治。

疠风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疠风

即麻风,又称“癞大风”,俗名“大麻风”。因感触暴厉风毒,邪滞肌肤,久而发作。初起先觉患部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而漫延全身肌肤而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反、足底穿等严重证候。

疠风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疠风

[b]桦皮散[/b](《保命》)治肺壅风毒,遍身瘾疹瘙痒。荆芥穗(二两)枳壳(去瓤,烧存性)桦皮(各四两,炒存性)甘草(炙,半两)杏仁(二两,去皮尖,水一碗,煎令减半,取出令干,另研)上为末,每服二钱

疠风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疠风

病名。麻风病之一种类型。《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附,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又名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麻风,风癞,血风。《五十

疠风齿痛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疠风齿痛

病名。系指疠风患者兼有牙龈溃烂、疼痛的病证。本病多由疠风邪毒侵袭胃所致。若恶寒喜热者,属胃虚。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恶热喜寒者,属胃火,治用清胃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