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怔忡怎么用?《医学纲目》 惊悸怔忡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惊悸怔忡怎么用?《医学纲目》 惊悸怔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惊悸怔忡怎么用?《医学纲目》 惊悸怔忡

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亦心动而不宁也。

〔丹〕怔忡,大概属血虚与痰。有虑便动者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虚,肥人多是痰饮,真觉心跳者是血少,宜四物、安神之类。
治劳役心跳大虚症。
朱砂(一钱) 归身 白芍 侧柏 川芎(各五钱) 陈皮 甘草 黄连(各三钱)
上用猪心血为丸。

〔垣〕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必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气浮,以甘辛温微苦峻补其血,熟地黄、生地黄、柴胡、升麻、白芍药、牡丹皮、川芎、黄 之类以补之,以防血溢上竭。(甘寒镇坠之剂,谓丹砂之类。)

〔杜〕林学士本南人,历内地为官,有一子甚端严而聪敏,父母爱之,居常喜食海蛤,饮食之顷,未尝不设,至十八年,忽面色顿青,形体瘦削,夜多惊悸。皆谓劳瘵之疾,百疗不瘳。遂召杜脉之,杜曰∶非病。何以知之?盖虽瘦削面青,精神不减。问学院子,秀才好食甚物?曰∶多食南海中味。杜曰∶但多服生津液药,病当自愈。如是经两月,面色渐有红润意,夜亦无惊悸。林学士延杜而问曰∶医师之验,久闻世名,愿闻此病所以?杜曰∶王冰《素问》曰,盐发渴,乃胜血之证。海味皆咸物,既多食海味,使心血渐衰,则夜惊悸。今既去咸,用生津液之药,人且少壮,血液易生,面色渐有红润,此疾去乃安矣。众医以为劳瘵,非其治也。

〔仲〕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饮水多必心下悸。)

〔无〕五饮停蓄,闭于中脘,最使人惊悸,属饮家。
[b]温胆汤[/b]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胆虚不能致脾,则脾之水饮作矣。)
半夏(汤洗) 竹茹 枳实(炒。各二两) 橘皮(二两,去白) 甘草(炙,一两) 白茯苓(一两五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仲〕心下悸者,[b]半夏麻黄丸[/b]主之。
半夏 麻黄(等分)
上二味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茯苓甘草汤(方见伤寒悸。)

〔《素》〕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金匮真言论)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全文见诊病传变。)
一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者,名曰风厥。(全文见诊。)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得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阴阳类论)

〔《本》〕珍真丸独活丸 并治卧惊悸多魇。(二方并见不得卧。经云∶卧则血归于肝。今血不静卧不归肝,故惊悸于卧也。)

〔东〕羌活胜湿汤 治卧而多惊悸多魇溲者,邪在少阳厥阴也,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泽泻五分。此下焦风寒,二经合病也。经曰∶肾肝之病同一治,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经不可也。(羌活胜湿汤方见腰痛。)
诸病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全文见诊。)

〔丹〕病自惊而得者,则神出其舍。舍空得液,则成痰也。血气入舍,则痰拒,其神不得归焉。(控涎丹加辰砂、远志。)

〔无〕惊悸,因事有所大惊而成者,名曰心惊胆寒,病在心胆经,其脉大动(动脉如豆,厥厥动摇无头尾者也。)东垣朱砂安神丸(方见烦躁门。东垣云∶外物惊宜镇,平以黄连安神丸是也。)

〔无〕[b]镇心丹[/b] 治惊悸。
辰砂(用黄松节酒浸) 龙齿(用远志苗醋煮)
上只取辰砂、龙齿各等分为末。猪心血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以麦门冬叶、绿豆、灯心、白蜜,水煎,豆熟为度,临卧咽下。小儿磨化半丸,量岁数与之。

〔世〕[b]密陀僧散[/b] 治惊气入心络不能语者。昔有为野狼及大蛇所惊,皆以此而安。
用密陀僧研极细末,茶调一钱匕,一服即愈。

〔无〕[b]寒水石散[/b] 治因惊心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遂为大疾,忪悸陨KT ,不自胜持。少遇惊则发,尤宜服之。
寒水石( ) 滑石(水飞。各一钱) 生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则新汲水下,怯寒则姜枣汤下,加龙胆少许尤佳。

〔子和〕卫德新之妻,旅宿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也,惊者为自不知也,恐者为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上坐,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人大惊。戴曰∶我以木击几,何必惊乎?伺少停,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叹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常见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昏暮达曙,熟卧不闻。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德新素不喜戴人,至是终身敬服。

〔仲〕炙甘草汤 治脉结代而悸。(方见伤寒。)

〔丹〕惊悸,定志丸加琥珀、郁金。

〔无〕[b]定志丸[/b] 治心气不足,惊悸恐怯。
菖蒲(炒) 远志(去心) 茯苓(各二两) 人参(一两) 辰砂(为衣)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一方去茯神,名开心散,服二钱匕,不时。

〔《本》〕安神镇心,治惊悸,消风痰,[b]辰砂远志丸[/b]。
石菖蒲 远志 人参 茯神 川芎 山药 铁粉 麦门冬 天麻 半夏 南星 白茯苓(生。各一两)细辛 辰砂(各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五两,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绿豆大,另以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五丸,夜卧服生姜汤下,小儿减服。
[b]茯苓丸[/b]
石菖蒲 辰砂 人参 远志 茯苓 真铁粉 茯神 南星(牛胆制) 半夏曲(等分)
上为细末,生姜四两,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桐子大,别用细末为衣,干之。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夜卧生姜汤下。
上二方疗惊良验。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欲动。

〔《素》〕阳明所谓甚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脉解篇)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音而惊何也?岐伯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阳明脉解篇)
痰饮惊悸属脾土。(见前痰饮条。)

[b]运气 惊悸有三∶[/b]
一曰肝木不及,金来乘之。经曰∶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发惊骇。又云∶阳明之复,则入肝,惊骇筋挛是也。
二曰火邪助心。经云∶少阳所至为惊惑。又云∶少阳所至为惊躁。又云∶少阳之胜善惊是也。
三曰寒邪伤心。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病烦心躁悸是也。
按经云∶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 ,陷脉为 ,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者,是痿疮所为之惊骇也。盖俞则 疮之俞窍,其痛,气留连肉腠之间,恐人触着而痛,故化惕惕然之心内薄而传为善畏惊骇之疾也。

〔《撮》〕心烁烁跳动,少冲泻之,灸立效。

〔《甲》〕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面尘黑,病饥不欲食,照海主之。
胆寒怯寒厥,手臂痛,善惊妄言,面赤泣出,液门主之。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嗌干渴,行间主之。

〔《素》〕肝脉骛暴,有所惊骇。(大奇论 王注云∶骛谓驰骛,言迅急也。)二阳急为惊。(同上)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名曰肺痹寒热。(全文见积块,下同)阳明涩则病积而善惊。

〔仲〕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

〔《脉》〕惊主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仲〕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病皆从惊发得之。

相关参考

《医学正传》 怔忡惊悸健忘证

[b]论[/b]《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

惊悸怔忡怎么用?《回春录》 惊悸怔忡

□一圃人,诣孟英泣请救命,诘其所以。云∶家住清泰门内马婆巷,因本年二月十五日卯刻,雷从地奋,火药局适当其冲,墙垣廨宇,一震泯然,虽不(未)伤人,而附近民房,撼摇如簸。其时妻在睡中惊醒,即觉气不舒畅。半

惊悸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惊悸

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凡怔忡惕,皆其类也。高鼓峰曰∶此心血少也。起于肾水不足,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大剂归脾汤去木香,加麦冬、五味、枸杞,吞都气丸,(杨乘六云∶治怔忡大法。无逾此旨。)

《医方考》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叙曰∶惊悸怔忡,心疾也。心为一身之主,万化之源,失而不治,则十二官次第而失职,所

《傅青主男科》 怔忡惊悸门

《顾松园医镜》 健忘·怔忡·惊悸

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语不知首尾;怔忡者,心中惕惕。动而不宁,无时而作;惊悸者、外有所触,心中跳动,因惊而作。三症皆属心血不足,通宜天王补心、归脾之属治之。然亦有挟火挟痰所致。如挟火者,则天王补心加

《明医指掌》 惊悸怔忡健忘证八

【歌】惊悸心中常惕惕,如人将捕时惊惑。延缠不已渐怔忡,寤寐神魂多恍惚。精神短少或多痰,健忘之病因而得。皆缘大恐与大惊,触事丧志心神失。【论】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

《傅青主女科》 怔忡惊悸(第三十)

由产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跳动不安,谓之怔仲;若惕然震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志定神清而病愈矣。如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且补血行块,血旺则怔定惊平,不必加

《傅青主女科》 怔忡惊悸(第三十)

由产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跳动不安,谓之怔仲;若惕然震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志定神清而病愈矣。如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且补血行块,血旺则怔定惊平,不必加

《痰火点雪》 惊悸怔忡主方·即补心汤

当归(一钱)白术(八分,壁土炒)陈皮(五分,去白)白芍(五分,炙)生地(七分)远志(五分,去骨)石菖蒲(六分)麦冬(七分,去心)酸枣仁(五分,略炒)甘草(三分半)黄柏(三分,童便炒)知母(五分,童便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