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五脏别论篇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五脏别论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五脏别论篇

《麝脏别论篇》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虽各为腑,不正与神脏为表里。胆与肝台,而不同六腑之传泻。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形容,形容之出,为化极而生。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藏而不泻,其脏为为奇,有恒不变,名曰奇恒之腑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者,即肛门也。以肺主魄,通于大肠故名之。)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而实而不能满。(以其不藏精气,而受水谷故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以未下也。)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水谷下也。)故曰实而不能满,满而不实也。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则寸口也。亦为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有四海,水谷之海则其一也。受水谷营养四旁,以其当运化之源,故为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气口之所候,脉动者,是手太阴脉气所行,故言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此明气口之脉独为五胜主,气口者,右手之寸口脉,即手太阴肺经,太源穴也。《灵枢》名曰∶脉口,皆以肝气必会于此也。名之曰寸口,以此部即太源穴去鱼际仅一寸也。其左手寸部则《内经》诸篇皆谓之人迎耳。脉之动静,气之盛衰,人之死生,虽见于气口,而实本之脾胃也。胃者,足阳明也,脾者,足太阴也。足阳明为六腑之先,足太阴为五脏之本,胃主纳受,凡水谷以是为市,为六腑之大源,五味入口,藏于胃而得脾以为之运化致五脏之气,无不籍之以资养,则是脾者,是太阴也。肺者,手太阴,其气本不相为流通,谷入于胃,气传于肺,而肺气行于气口,故变见于气口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致于手太阴也。言胃而脾可知矣,五味入口,入于腑,五气入鼻,入于五脏,惟心肺居于膈上,受此五气,故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矣,然则脾有病者,安能辨其五味哉。)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阴阳别论篇

《阴阳别论》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深知谓备识其变易。)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凡阳经有五,正以一腑之中包藏五腑之脉,故五五有二十五阳,由此推之。则一脏之中包藏五脏之脉,亦五五有二十

《冯氏锦囊秘录》 阴阳别论篇

《阴阳别论》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深知谓备识其变易。)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凡阳经有五,正以一腑之中包藏五腑之脉,故五五有二十五阳,由此推之。则一脏之中包藏五脏之脉,亦五五有二十

《冯氏锦囊秘录》 经脉别论篇

《经脉别论》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变,谓变易常候。)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肾主于交,气合幽冥,故行则喘息内从肾出也。)淫气病肺。(夜行肾劳,因而喘

《冯氏锦囊秘录》 经脉别论篇

《经脉别论》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变,谓变易常候。)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肾主于交,气合幽冥,故行则喘息内从肾出也。)淫气病肺。(夜行肾劳,因而喘

《冯氏锦囊秘录》 玉机真脏论篇

《玉机真脏论》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五脏禀焉。)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人禀气于胃,脏气者,平人之常气,故

《冯氏锦囊秘录》 玉机真脏论篇

《玉机真脏论》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五脏禀焉。)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人禀气于胃,脏气者,平人之常气,故

痿论篇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痿论篇

《痿论篇》曰∶五脏使人痿,何也?(痿谓痿弱无力以运动。)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膜者,皮下肉上筋膜也。)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所主不同,痿生亦各归其后主。)故肺热叶焦,则皮

病能论篇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病能论篇

《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言有卧而不安者、以及脏气伤,而精气耗也。盖五脏为阴,各藏其精,脏有所伤,而精耗者,卧不安也。必精有所寄,各

《冯氏锦囊秘录》 天元纪大论篇

《天元纪大论》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御,犹临御。化,谓生化也。天真之气无所不同,气象虽殊,参应一也。)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已知之

痹论篇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痹论篇

《痹论篇》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脉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伯曰∶其入脏者,死。其流连筋骨间者,疼久。其流皮肤间者,易已。(入脏者,死。以神去也。筋骨疼久,以其定也。皮肤易已,以浮越也。由斯深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