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从众录》 胀症(宜参看肿症)

Posted 《医学从众录》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从众录》 胀症(宜参看肿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从众录》 胀症(宜参看肿症)

胀者,心腹胀满。实者胀起于骤然,便实,脉滑而实,宜散之,消导之,攻下之;虚者胀成于积渐,小便利,大便滑,脉涩小虚微,病在中焦,以参、术补之;病在下焦,以桂、附、吴萸温之,或兼行滞之品,而标本并治,亦有与肿症相兼者,当参看肿症辨症法。
胀而属热,脉实而滑者,廓清饮主之。
[b]廓清饮[/b]
枳壳(二钱) 姜朴(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莱菔子(生捣一钱,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 泽泻(一二钱) 陈皮(一钱)
水煎服。
胀而属寒者,胃苓汤主之。兼小便不利者,四苓散以蒜为丸主之。(二方见肿症)
胀而属七情所致者,宜四七汤主之,逍遥散亦主之。
[b]四七汤[/b]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浓朴(二钱) 苏叶(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紫苏叶一味。辛以散结,香以醒脾,而顺气消胀行水,乃其余事。
[b]逍遥散[/b](方见《时方》)
此症宜加半夏二钱,以降逆气;加生麦芽二钱,以达肝气。盖麦先春而萌芽,得春生之气最早也。
胀而属虚者,脉微弱细小,喜摩按,二便利,气衰言微,宜六君子汤、理中汤合八味丸服之。
单腹胀,死症也。或青年壮健,起于骤然,若心下坚大如盘者,以《金匮》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直捣其痰水气血之巢穴。嗣以枳术散消补并施,可救十中之一。然此犹实症也。若虚症难治,攻之则速其危,补之愈增其胀。
余家传有消鼓丹,加白术一两,试用四五剂,不增胀,方可议治。但消鼓丹方中阳起石无真,硫黄非从倭来,亦不能效,故方亦不列。又名鼓胀,以外实中空,其状如鼓也。又名蛊胀,《易》曰,蛊,坏极而有事也。人病蛊者,脾土败坏,身不即死,复有事也,事犹病也。
[b]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b](方见《金匮》)
[b]枳术散[/b](方见《金匮》)
白术(四两) 枳实(二两)
研末,每服三钱,谷芽汤送下。

相关参考

脉象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脉象

喜浮大,忌虚小。余参看肿症脉。[b]萝卜牙皂散[/b]治五臌神方。萝卜子(四两,用巴豆十六粒同炒)牙皂(一两五钱,煨,去弦)沉香(五钱)枳壳(四两,火酒煮,切片,炒)大黄(一两,酒,焙)琥珀(一两)上

脉象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脉象

喜浮大,忌虚小。余参看肿症脉。[b]萝卜牙皂散[/b]治五臌神方。萝卜子(四两,用巴豆十六粒同炒)牙皂(一两五钱,煨,去弦)沉香(五钱)枳壳(四两,火酒煮,切片,炒)大黄(一两,酒,焙)琥珀(一两)上

肿症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肿症

(肿者,肿于外,胀者,胀于内。二症宜分看。然二症相因亦宜合看。)肿者,皮肤肿大。古人有气水之分,其实气滞则水不行,水不行则气愈滞,二者相因为病。水胀篇,以按其腹而不起者,为气肿;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裹

肿症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肿症

(肿者,肿于外,胀者,胀于内。二症宜分看。然二症相因亦宜合看。)肿者,皮肤肿大。古人有气水之分,其实气滞则水不行,水不行则气愈滞,二者相因为病。水胀篇,以按其腹而不起者,为气肿;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裹

哮症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哮症

《圣济总录》曰∶呷嗽者,咳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与气相系,随其呼吸,呀呷有声,故名呷嗽。宜调顺肺经,仍加消痰破饮之剂。次男元犀按∶痰饮咳嗽喘证,俱宜参看。[b]射干丸[/b](方见前用)治久呷嗽,喉中

消渴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消渴

伤寒太阳症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阴症消渴,宜大承气汤之类。与杂病之消渴,名同而病异。宜分别之。《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昔医名为上消,以白虎汤加人参治之。又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昔医

消渴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消渴

伤寒太阳症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阴症消渴,宜大承气汤之类。与杂病之消渴,名同而病异。宜分别之。《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昔医名为上消,以白虎汤加人参治之。又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昔医

自汗盗汗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自汗盗汗

自汗者,汗自出,属阳虚,宜玉屏风散加牡蛎、浮小麦之类,以实表补阳;盗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属阴虚,宜当归六黄汤,以补阴清火。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

自汗盗汗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自汗盗汗

自汗者,汗自出,属阳虚,宜玉屏风散加牡蛎、浮小麦之类,以实表补阳;盗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属阴虚,宜当归六黄汤,以补阴清火。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

脉息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脉息

宜浮滑,忌短涩。景岳曰∶微弱细涩者,阴中之阳虚也;浮大弦芤,按之全虚者,阳中之阴虚也。微弱者顺而易医,浮空者险而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