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Posted 《中医疾病预测》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急惊风先兆[/b]
[b]早期先兆[/b] 凡发热性急证出现体温递升,烦躁不安,神昏发呆,两目直视,惊跳呼叫,摇头弄舌即为急惊风先兆,报标症为目直躁动。典型征兆为高热,神志昏迷,两目窜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如出现深度昏迷,抽搐不止,呼吸喘促,面赤唇紫,瘀斑点点等,为瘀热极期惊风危象,预后不良。
[b]阻截治则[/b] 先兆症出现时宜清热平肝,速予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或山羊角代、钩藤、菊花、生地、川贝母、石决明,酌加菖蒲、郁金、竹沥,小儿回春丹,则为辅加治疗。典型征兆出现时,宜清热熄风,方予清瘟败毒饮: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见惊风危象时,宜清营凉血熄风,急予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再眼紫雪丹以熄风止痉。
[b]二、慢惊风先兆[/b]
[b](一)真阴亏慢惊风先兆[/b]
[b]早期先兆[/b] 慢惊风多发生于温病后期,热邪久羁,真阴被灼阶段,因此早期先兆证为真阴欲竭证,即见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舌质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无力或虚大。
报标症为肉跳、目斜视。出现手足蠕动,瘛瘲,甚而心中憺憺大动为典型征兆。时时欲脱,心悸动,则为真阴亏慢惊风凶兆。
[b]阻截治则[/b] 先兆症出现时,宜育阴熄风,服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以阻截。见[b]报标症[/b]则以三甲复脉汤: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加僵蚕、钩藤潜镇。典型征兆出现时,以大定风珠: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息风止痉。见凶兆时,宜急予大定风珠加人参息风固脱救危。
[b](二)脾胃阴亏慢惊风先兆[/b]
[b]早期先兆[/b] 因呕吐久泄,伤耗脾胃之阴,则呈现脾阴不足先兆潜证。症见面色枯滞,目眶凹陷,皮肤干枯,口干唇红,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无力等。报标症为目直口摄。出现烦躁啼哭,手足蠕动,神迷时寐,则为慢惊风典型征兆。
阻截治疗 出现先兆症时,宜育阴熄风,方予育脾阴方征兆时则应养脾育阴、熄风止痉,方予连梅汤:黄连、乌梅,加天麻、钩藤、僵蚕、竹叶。
[b]三、慢脾风先兆[/b]
[b]早期先兆[/b] 慢脾风是脾肾阳虚产生的败风,因此早期必然有脾肾阳虚先兆潜证。即见面色萎黄或?白,精神萎糜不振,目睛发青,时弄舌,食欲不振,便溏尿清长,畏寒,四肢发凉,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脉沉无力等症。报标症为嗜睡露睛。典型征兆为昏睡露睛,手足瘛豨,噤口咬牙,摇头弄舌,吐逆腹满,泄下鸭溏,脉微而细,主要病机为脾虚肝木横逆。
[b]阻截治则[/b] 出现先兆症宜暖水扶土、疏肝抑木。方予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酌加钩藤、白芍。出现[b]典型征兆[/b]时,由于抽搐比较明显,故应于上方辅以止痉散:全蝎、蜈蚣,以加强止痉作用。见不能进食,完谷不化,泄泻如餐,昏昏欲睡,气弱少神为脾绝危兆,治宜健脾益气、平肝抑木,方予四君子汤加白芍、粳米。如风动不止,抽搐频作,为肝木横侮过甚,肝风不能熄止凶兆,易导致气脱阳亡,证见面白唇青,呼吸急促,抽搐无力,汗出肢凉,为真阳将脱险证,急予回阳固脱,方宜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b]四、惊风凶兆[/b]
[b](一)惊风闭证凶兆[/b]
证见热势鸱张,抽搐持续不减,深度昏迷,痰阻气急,面紫唇青,为风、痰、热三邪合邪,是急惊风的闭证,情况危急。报标症为痰阻气急,神昏不语。
抢救:宜清热涤痰、熄风开闭,方予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酌加菖蒲、竹沥。并先予至宝丹或紫雪丹开窍护神。
[b](二)惊风脱证凶兆[/b]
如体温低降,四肢发凉,面白唇青,冷汗淋漓,抽搐无力,二便失禁,呼吸微弱,脉微欲绝,为慢脾风亡阳脱证。
抢救 宜回阳止痉固脱,方予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b](三)惊风昏迷凶兆[/b]
见惊风频作,昏迷不醒,面赤足冷,唇裂舌干,热汗粘粘,昏迷不醒,抽搐微弱,手绕撮空,脉细如丝等症,为惊风昏迷凶兆。
抢救 宜急填真阴,摄纳浮阳,方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山萸肉、生地、龙骨、牡蛎,并先予至宝丹开窍。

相关参考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胎漏为坠胎先兆,与肾虚冲任失固密切相关,其早期先兆潜证大约分为如下几型:[b](一)肾虚先兆证型[/b][b]早期先兆[/b] 该型孕妇多为先天肾元不足,自幼多病,或后天失养、房劳、多产、久病伤肾等,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脾疳先兆[/b][b]早期先兆[/b] 脾疳的病机中心是脾胃紊乱,致清浊升降失司,燥湿不调,刚柔不济。因此患儿存在脾胃虚损的先兆潜证,即症见面黄饥瘦,腹胀,厌食,喜食甘香之物,脾气怪,喜哭,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脾疳先兆[/b][b]早期先兆[/b] 脾疳的病机中心是脾胃紊乱,致清浊升降失司,燥湿不调,刚柔不济。因此患儿存在脾胃虚损的先兆潜证,即症见面黄饥瘦,腹胀,厌食,喜食甘香之物,脾气怪,喜哭,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阳虚型子痫先兆潜证[/b][b]早期先兆[/b] 该型子痫主要机制为脾肾阳虚,其先兆潜证为面目虚浮而苍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下肢浮肿,头目眩晕,呕恶泛涎,尿少腰酸,舌质淡或青,舌体胖嫩,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早期先兆[/b]发热前信号 发热前一周,患儿可有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目睛微赤等不典型先兆。出疹前先兆 出疹前除呈现一般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喷嚏之外,报标症为目腮发赤,目胞浮肿,泪盈欲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b](一)下血先兆[/b]点滴下血为胎死腹中的重要信号,尤为孕三月前胎死报标症,多为无痛性,色偏黑。与激经(妊娠行经)的区别是:胎死必见妊娠反应消失,子宫增大停止,下血不限月经期,而激经则下血仅在月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反应治疗

[b](一)脾虚型早孕先兆[/b][b]早期先兆[/b] 该型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脾运不健,孕后由于气血聚以养胎,致脾胃愈弱,因升降失常而脾胃不和。又因冲脉隶于阳明,孕后血海气盛引冲气上逆,致胃气失于和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先兆及反应治疗

[b](一)脾虚型早孕先兆[/b][b]早期先兆[/b] 该型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脾运不健,孕后由于气血聚以养胎,致脾胃愈弱,因升降失常而脾胃不和。又因冲脉隶于阳明,孕后血海气盛引冲气上逆,致胃气失于和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眩晕先兆

由于眩晕的病源极其复杂,因此先兆症的表现也呈形形色色状,较难掌握其规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万端种眩晕也无非功能性障碍及器质性损坏两大类。顽固而进行性的眩晕为大脑器质性损坏的信号,而偶发的一过性眩晕则常为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络诊先兆意义

中医古时络脉诊查部位比较广泛,凡浅表络脉显露者皆属之,遍身络诊包括鱼际络诊、指络诊、舌下络诊、指甲络诊及耳廓络诊等,通过浅表络脉的络色及络形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状况。络诊在《内经》中早有应用,通过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