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应候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脏腑应候

Posted 《黄帝内经太素》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脏腑应候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脏腑应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脏腑应候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脏腑应候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七第四十七《本脏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五。

[b]黄帝问曰:愿闻六腑之应。[/b]
五脏应候已说于前,六腑之候阙而未论,故次问之。

[b]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也;肝合胆,胆者,筋其应也;脾合胃,胃者,肉其应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豪毛其应也。[/b]
肾合三焦膀胱,故有五腑也。五脏为阴,合于五腑。五腑为阳,故皮、脉、筋、肉、腠理毫毛,五腑候也。
平按:“肝合胆”,“肝”字原缺,谨依《灵枢》、《甲乙》补。“豪”《灵枢》、《甲乙》作“毫”。

[b]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答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果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b]
应,候也。肺以皮为候,肺合大肠,故以其皮候大肠也。结,纡屈多。
平按:“果”《灵枢》、《甲乙》作“裹”。“大而长”,“大”字《甲乙》作“缓”。“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甲乙》作“皮急而短”。“皮滑”,“皮”字原缺不全,《灵枢》、《甲乙》均作“皮”,袁刻作“外”,恐误。

[b]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b]
心合于脉,脉在皮中,故得以皮候脉,脉候小肠也。冲,虚也,脉虚小也。
平按:“小肠大而长”,“小”字原缺,谨依《灵枢》、《甲乙》补。“脉冲小者”,“冲”字道藏本《灵枢》作“衡”。

[b]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b]
诸阳脉,六阳经也。小肠之脉,太阳也。太阳与诸阳为长,故诸阳经纡屈多者,则知小肠亦纡屈也,纡屈即名为结也。阳经在于肤不见,候其阳络,即经可知矣。
平按:“多”字原缺,谨依《灵枢》、《甲乙》补。注“与诸阳”,“与”字袁刻脱。

[b]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肉□小而么者胃不坚。[/b]
脾以合胃,故以肉□候于胃也。么,小也,莫可反。
平按:“么”袁刻作“縻”,注同,《灵枢》、《甲乙》均作“么”。

[b]肉□不称其身者胃下,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b]
谓□颗累与身大小不相称也。胃下逼于下管,故便溲不利。
平按:“管”《甲乙》作“脘”。“下管约”,《甲乙》注云:“《太素》作下脘未约。”

[b]肉□无小果累者胃急。肉□多小果累者,胃结者胃上管约不利。[/b]
果,音颗,谓肉□无小颗段连累。
平按:“果”《灵枢》、《甲乙》作“裹”。“小果累”下《甲乙》有“标紧”二字。“多小累”《灵枢》作“多少裹累”。“胃结”二字《灵枢》、《甲乙》重。

[b]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者胆薄。爪坚者胆急,爪濡者胆缓。[/b]
肝以合胆,胆以应筋,爪为筋余,故以爪候胆也。
平按:“应爪”,《甲乙》作“应筋”。“爪薄”、“爪坚”、“爪濡”下,《灵枢》、《甲乙》有“色红”、“色青”、“色赤”等字。

[b]爪无弱者胆直,[/b]
无弱,强也。爪强,胆直也。
平按:“无弱者”《灵枢》、《甲乙》作“直色白无约者”。

[b]爪恶色多败者胆结。[/b]
人之爪甲色不得明净,又多好破坏者,其人胆纡屈结也。
平按:“多败”二字,《灵枢》作“黑多纹”三字,《甲乙》作“黑多文”三字。

[b]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缓,急皮而无豪毛者三焦膀胱急。豪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希豪毛者三焦膀胱结。[/b]
肾以应骨,骨应三焦膀胱,三焦膀胱气发腠理,故以腠理候三焦膀胱也。三焦之气如雾沤沟渎,与膀胱水腑是同,故合为一腑也。腠理豪毛在皮,故亦以皮之豪毛为候也。平
按:“腠理疏”《灵枢》作“疏腠理”。“急皮”二字,《灵枢》、《甲乙》均作“皮急”;“希”均作“稀”。

[b]黄帝曰:薄厚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b]
已闻六腑美恶之形,然未知美恶生病何如。
平按:“薄厚”《灵枢》作“厚薄”。“形”上,《甲乙》有“其”字。

[b]岐伯曰:各视其所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b]
各视外候,则知所生病矣。
平按:“各”字,《灵枢》无。“所外应”,“所”字《灵枢》、《甲乙》无。

相关参考

《普济方·针灸》 论九针孔穴应候诀

[b]九针者。上应天地。下应四时阴阳。[/b]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b]身形以应。[/b]一皮。二肉。三脉。四筋。五声音。六阴阳。七睛齿。八风。九窍。

脏腑之一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脏腑之一

平按:此篇自“喜乐者”以上,日本原钞正本残缺,篇目亦不可考。平从日本仁和寺宫御藏本残卷十三纸中,检出自“在我者”以下至“竭绝而失生”经文、杨注,证以《灵枢·本神篇》,补入“喜乐者”以上。断珪零璧,缺而

脏腑气液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脏腑气液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不得尽期而死矣”,见《灵枢》卷四第十七《脉度篇》。自“肺气通于鼻”至“不得尽期而死矣”,见《甲乙经》卷一第四。自“五脏气心主噫”至“肾主骨”,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三《宣明五气篇》。

邪中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邪中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二上篇。[b]黄帝问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高。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

腑病合输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腑病合输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自“五脏六腑之气”至“此胃脉也”,见《甲乙经》卷四第二下篇。自“大肠腑者”至“取三里”,见《甲乙经》卷九第七。自“小肠病者”至“取巨虚上廉”,见《甲乙经

色脉尺诊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色脉尺诊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卷四第二上篇。[b]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答曰:虚邪之中身也,洫泝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

菊花怎么用?《本草衍义》 菊花

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谓菊有黄华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医经不用。专治头目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医学百科 小议《内经》中的形脏腑

   何谓脏腑?《内经》对脏腑概念的认识为后世乃至现今的中医学理论所遵循。首先,认为脏腑应在人体内部,具体而言是位于胸腹之内,如《灵枢·胀论》云:「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脏禁器也。」其次,脏

医学百科 《内经》脏腑数目的不同观点

  《内经》所论脏腑数目不尽相同,这也符合《内经》各家学说的性质,具有多家观点,在这里仅对基本符合脏、腑定义的脏腑数目加以探讨,诸如「形脏四,神脏五」及唐代王冰所谓「九形腑」,均是从「天人相应」观得出

医学百科 《内经》脏腑配属的几种学说

  《内经》中有关脏与腑的配属问题,主要是运用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系统等理论,把脏腑对应进行配属,主要有五脏配五腑、五脏配六腑、六脏配六腑等几种学说。现将有关学说分别表述如下。  五脏配五腑说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