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虚元鉴》 治虚脉法分类

Posted 《理虚元鉴》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理虚元鉴》 治虚脉法分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虚元鉴》 治虚脉法分类


一、心肾不交,两寸弦数,两尺涩。《纪传》曰∶左寸脉迟,心虚;右寸微滑,精气泄
二、梦泄遗精,尺寸脉迟而涩。心肾不交,梦淫精泄,真元耗散,不寿之征。又曰∶寸数脾弦,两尺细数,精离位。青年左尺微涩,色欲伤。《正传》曰∶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鬼交。心脉短小,梦遗精。尺数,相火炽而遗。
三、漏精,右尺弱如发细,天精摇摇,寒精自出,马口有粘腻之累,房事不久,绝孕。
四、肾痹,寸虚弱而涩,尺沉细而数。
五、夜热,微弦虚数,或沉或涩,软弱而细。
六、骨蒸,数大,或滑、急、促、细而数。
七、干咳嗽,左寸涩数,右大急数。
八、虚痰嗽,软细弱,气口微细而数,或滑大而虚。
九、血虚痰火,左寸涩而弦数,右寸虚大而滑,或数而涩,尺中虚涩。又曰∶细而紧数,细则血虚,数必咳嗽,紧则为寒。寒因血虚而客于肺经,反而作热,故脉数而咳嗽也。
十、咳嗽痰中带血珠,右寸滑而数,或濡而弱,即煎厥之症。
十一、咳嗽带血,寸数而大,或滑而紧急,关、寸弦而涩,即煎厥。
十二、劳嗽吐血、咳血、呕血、咯血,即薄厥。脉得诸涩、濡,为亡血,芤为失血,涩为血吐血、唾血,脉迟小弱者生;实大者死。唾血,坚强者死;濡滑者生。
十三、传尸劳,《脉经》云∶男子平人脉滑大为劳极,虚涩亦为劳。
十四、气口脉弦而数者,脉痿也。(《脉诀》气口数而虚涩,肺痿之形。疑即肺痿之误。)
十五、六脉软弱,阳虚极也。

相关参考

《理虚元鉴》 治虚有三本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辟岐黄之心传者。然皆主于一偏,而不

《理虚元鉴》 治虚有三本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辟岐黄之心传者。然皆主于一偏,而不

治虚二统怎么用?《理虚元鉴》 治虚二统

治虚二统,统之于肺、脾而已。人之病,或为阳虚,或为阴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终是阳虚为本;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阴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肺也。此二统

《理虚元鉴》 治虚药讹一十八辨

[b]人参外感风邪,元气未漓,审用。[/b]人参大补元气,冲和粹美,不偏不倚,故在阴补阴,在阳补阳,能温能清,可升可降,三焦成壅塞,所谓实实也。若夫虚劳之病,或气血、阴阳、水火、寒热、上下诸证,与夫火

卷上怎么用?《理虚元鉴》 卷上

卷下怎么用?《理虚元鉴》 卷下

《理虚元鉴》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理虚元鉴》 阳虚阴症辨

有男子脾肾气虚,腰膝无力、目眩、耳鸣、形体憔悴、溏泄无度、饮食少进、步履艰难,似乎阴虚弱症而非也。何以辨之?曰∶不咳嗽,不内热、骨蒸,不潮热、吐红是也。然其脉必软缓微弱,虚寒之极。治法当回阳返本、健脾

三禁怎么用?《理虚元鉴》 三禁

治劳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盖虚劳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陈、平劳之气,由肺薄而气窒,非青、枳、香、蔻、苏子等所豁之气。乃至饮食所禁,亦同药饵。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类者,其害等

华序怎么用?《理虚元鉴》 华序

余年未三十,获交柯君德修,今六十有九矣。君业医,余喜地学,辄谈论天下技术。地关一地误廿载后,医误旦夕间耳。君天姿颖敏,幼就塾同学,分授经,悉耳熟背诵,故潜心医学,得深造焉。本世医,复从明师指授,探源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