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大头病合参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就算生活是个悲剧,也要做一个上品青花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大头病合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大头病合参

头痛肿大如斗是天行时疫病也。
人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阳明、少阳之火复炽,且感天地四时瘟疫之气,所以上焦壅热不散,得犯清道,温热上乘,巅顶而为肿,木挟火邪而为痛,甚至溃裂,脓血复染他人,所以谓之疫疠。轻者,名发颐肿,在两耳前后,有以承气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代太过矣。治法不宜药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末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宜用缓药,徐徐少与,再视肿势在于何分,随经治之。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之邪,出于耳前后也,大概普济清毒饮主之。黄连、黄芩味苦,泻心肺热,以为君;橘红、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薄荷味苦辛平,板蓝根味甘寒,马屁勃、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不得伸之郁气,桔梗味辛温,为丹楫不令下行,如是调治方可保全。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齿病合参

《经》曰∶男子八岁,肾气实,而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则齿槁;八八而齿去矣。女子亦然,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者,体之标,髓之所养也。凡齿属肾,上下断属阳明,上龈痛,喜寒饮而恶热饮,取足阳明胃,下断痛,喜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舌病合参

《经》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故发为病,或生疮,或重舌木舌诸症,皆二经之所致也。然肝脉亦络舌本,故风寒所中,则蜷缩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喉病合参

《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少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手少阴心脉挟咽,足少阴肾脉循喉咙,其人膈间素有痰涎,或因饮酒过度,或因忿怒失常,或因房室不节。盖饮酒过度,胃火动也,富贵者,多犯之。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足病合参

初起发寒热,殊类伤寒,第脚膝痛或肿是也。虽始或因坐卧湿地,涉水履冰,然久必变而为热,故均属湿热也。《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盖脾主四肢,足居于下,而多受湿,湿郁成热,湿热相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胸胁病合参

《经》曰∶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喻在胸胁,此以胸属心也。肝虚则胸痛引背胁,肝实则胸痛不得转侧,此又以胸属肝也。夫胸中实,肺家之分野。其言心者,以心之脉从心系,却上肺也。其言肝者。以肝之脉,贯膈上注肺也。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心脾病合参

真心痛者,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寒邪伤其君主也。盖心为君主,义不受邪,受邪则本经自病,必死不治。今之治例,皆言胞络受邪,在腑不在脏,在络不在经,而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口唇病合参(附呵欠)

口者,五脏六腑所贯通也,为脾之窍,脏腑之气,皆由此出入。若门户小,脏腑有偏胜之疾,则口有偏胜之症,故肝热口酸,心热口苦,或口舌生疮,脾热口干,肺热口辛,肾热口咸,胃热口淡或口臭。更有因谋虑不决,肝移热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燥门合参

燥干者,肺金之体本燥,金受热化而更燥涩也。盖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湿燥同,阴也。然燥、湿,小异也。燥金虽属秋阴,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加大硬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火门合参

夫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盖以火性疾速,燔灼焚焰,飞走狂越,消铄于物,莫能御之。游行乎三焦,虚实有两途,曰君火者,犹人火也,曰相火者,犹龙火也。凡火性不妄动,不违于道,则禀位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燥门合参

燥干者,肺金之体本燥,金受热化而更燥涩也。盖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湿燥同,阴也。然燥、湿,小异也。燥金虽属秋阴,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加大硬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