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寓意草》 余泰符子邪祟治效

Posted 《仿寓意草》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仿寓意草》 余泰符子邪祟治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仿寓意草》 余泰符子邪祟治效

余泰符在西湖布业,其子因夷乱后家道中落,心多抑郁,人事改常,曾经自缢,得救未死,嗣后虽不疯,而如痴已数年矣。道光三十年患目羞明起翳,医半载未痊,特诣天长眼科医治,多服发散,目患未愈,转生痰火,曾经半夜投河,救起后更痴呆,不言不语。兹于咸丰元年回里,就医非止一人,大抵清火化痰作疯病治,方以龙胆泻肝汤为主,而痴呆更甚,饮食减少,作呕作干,头痛少寐,目患亦丝毫不减。因来向余求诊,其脉滑数有之,而不甚有力,且疏密不一,询其大疯数年内不过二次,总要自戕,并不惹人,且必避人,现在全无疯象,惟有呆象,多服苦寒,不独伤胃,不思饮食,且胃不和则卧不安,每每夜不能寐,心何以宁,神何以育?予知此症乃阴分大亏,沾染邪祟所致。邪祟者,非必有鬼魅,或空房暗室久无人住,阴气甚重,集久成祟。遇气血亏虚之人,祟气即乘虚而入,使人如疯如魔,痴呆不语,病名淹殜。又即《左传》所谓晦淫惑疾也。盖左氏载医和之言有云:天有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灾。内有云:晦淫惑疾,淫者过也,晦太过则中人而成惑疾,有如邪祟。今此子乃中晦气,并无邪鬼依附,治之不难。然有鬼之疯,只要将鬼驱除,即无后患。此无鬼之魔,虽将祟气驱除,而气血两亏,调补不易。且脏腑久为祟气所据,神魂不能自主,加以本身三尸,再喜与外邪结党助虐。今外邪虽去,恐三彭尚不能安静,治愈后仍宜大补气血,使正气充足,邪不能干,即三尸亦寂然不动,而后可能全愈也。于是以煎方养阴育神,另制丸方镇以宝贵之品,通以灵异之品,使祟气逼处不安,而本心之虚灵由渐而复。每日以煎药下丸药三钱,五六服后言笑如常,寝食亦皆安适。其丸方与治戴六兄方大略相同,其药一料,不过三两。予嘱以再合一料,兼服煎方峻补,以杜后患。惜乃翁吝啬,竟不肯从,仅要一膏方而去。现在病已若失,后来反复与否,非予所知也。

相关参考

《仿寓意草》 笪豫川治效

友人笪东洲,一日忽诣予曰:汝称善诊,今有一病汝能诊治,我乃拜服。予问何病,笪云:与我偕往,到彼自知。及至半途,忽告予曰:适与君戏言耳!病者为予堂兄豫川,病已不治,惟望兄诊定死期,代办后事耳。及至其家,

《仿寓意草》 包式斋治效

包式斋患尿血二年未痊,后觅予调治而愈。盖肾亏人也,偶然伤风,某医发散太过,转致喘不能卧者屡日,急乃延予,予曰:咳出于肺,喘出于肾,肺肾为子母之脏,过散伤肺,母不能荫子,则子来就母,而咳变为喘,肾虚人往

《仿寓意草》 刘眉士治效

道光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予因宫保初服予方已有大效,予心亦定。因城北张佑溪协台屡次延请未去,是日午后往候,张公曾任镇江参府,本旧相识,见面倾谈,又代其夫人诊脉,为时既久,往来遥远,至起更方到察院,到则巡捕

《仿寓意草》 田展初内治效

田展初五兄,予至好也。嘉庆十四年,伊远馆吴门,其内染时邪之症,医者皆用伤寒药发散,升提太过,其热不减;又皆竟用寒凉,如黄芩、黄连、山栀、石膏之类,连进多剂,热仍不减,面转通红,头皮作痛,手不能近,近则

《仿寓意草》 张伟堂治效

张伟堂二兄,吾乡南张榜眼公嫡派先居城南塞上,太夫人患疟,服凉药太多,病剧。其戚严嘉植素信予荐诊,知其本体虚寒,始以温解,继以温补而愈。嗣迁居扬州十余载,不相往来,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忽接严嘉兄信,据

《仿寓意草》 李青原伤寒治效

李青原兄,病伤寒头痛,项强背板,一身尽痛,甚恶寒而不甚发热,自服发散药无汗。予诊之,见其脉浮而弦,甚知其素来阴虚,不能作汗,以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芩,加当归八钱,一服得透汗而解。方本景岳归柴饮,景岳专

《仿寓意草》 颜凤尧内治效

田展初居荷花池巷,其比邻颜风尧先生,丹阳名医,在此悬壶,医辄有效,诚老手也。其田姓之症,亦曾诊视,惟为群医所哗,未能独出手眼。嗣闻予治法,深为佩服,适其尊阃亦染时症,先生年将古稀,本有半身不遂之恙,恐

《仿寓意草》 徽州余姓治效

予三十岁时馆于京口,旗营呼协领家呼公六旬外忽得类中症,眩晕非常,头不能抬,夜不能卧,面色浮红。适万廉山先生宰丹徒,荐其乡亲唐朗山先生诊治,朗山以为虚阳上浮,以真武汤坐镇北方,用附子至三钱,合家疑惧,不

《仿寓意草》 浒关顾某治效

道光九年予应浒关黄拙安之召,有顾某因与人忿争,忽然直立不能卧,诸医罔效,恳予诊治。予一见曰:此肝叶倒竖也,伊家惊问肝倒转来还能治耶?予笑曰:病患不能识,既识之易易耳。用小温胆汤加龙胆草,再加金器同煎,

《仿寓意草》 陶文毅公治效

宫保陶云汀夫子,于道光五年抚苏适办海运,夏秋间往来上海,亲至海隅相度机宜,旋又莅金陵监临乡试,是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秋热更甚也。乃医者尽用伤寒辛温发散,且屡用桂枝,邪不能透其热,转加致成热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