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发黄(三十五)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发黄(三十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发黄(三十五)

凡发黄黄胆等证,多由湿热。如小水不利,或黄或赤,或小腹胀满不痛,或大便实而渴甚,脉来沉实有力,皆湿热之证。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汤,分利小便,清血泻火,则黄自退矣。然黄有阴证及诸治法,俱详黄胆门,宜参用之。
仲景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则为结胸;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际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孙真人曰∶黄胆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溺白(三十五)

小儿便如米泔,或溺停少顷变作泔浊者,此脾胃湿热也。凡饮食不节者多有此证,然亦有气虚下陷而然者。若脉证兼火者,当清利,宜导赤散,或四味肥儿丸。若饮食过伤兼胀滞者,宜保和丸、大安丸。若形气不足,或黄瘦,或

《景岳全书》 大便秘结(三十五)

立斋曰∶疮疡大便秘结,若作渴饮冷,其脉洪数而有力者,属实火,宜用内疏黄连汤。若口干饮汤,其脉浮大而无力者,属气虚,宜八珍汤。若肠胃气虚而燥而不通者,宜用十全大补汤培养之。若疮证属阳,或因入房伤肾,而不

《景岳全书》 产后类论列总方(五七)

四君子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金水六君煎(新和一)六君子汤(补五)大补丸煎(新补一)十全大补汤(补二十)四物汤(补八)五物煎(新因三)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补阴益

《景岳全书》 产育类论列总方(四五)

四物汤(补八)八珍汤(补十九)十全大补汤(补二十)五福饮(新补六)五物煎(新因三)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当归汤(妇五)小营煎(新补十五)保生无忧散(妇四七)羊肉汤(妇七一)脱生煎(新因十一)加味逍遥散(

《景岳全书》 围药(十五)

《内经》云∶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又云∶形伤痛,气伤肿。此则脏腑不和,而疮发于外也,明矣。若涂贴寒凉,岂能调合脏腑,宣通气血耶。若其肿痛热渴,脉滑数而有力,证属纯阳者,宜内用济阴汤

《景岳全书》 论吐(十五)

仲景曰∶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宜瓜蒂散。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饮食不能入者,病在胸中,当吐之。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

《景岳全书》 治气(十五)

《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上古有真人者,提

《景岳全书》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烦躁(四十五)

烦者,扰扰而烦,躁者,烦剧而躁,合言之,则烦躁皆热也,分言之则烦在阳分,躁在阴分,烦浅而躁深也。《难知集》曰∶火入于肺,烦也。火入于肾,躁也。痘疹烦躁,大非所宜,若吐利厥逆,腹胀喘促,谵妄狂乱,昏不知

《景岳全书》 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