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角孙 Jiǎosūn

Posted 《针灸学》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针灸学》 角孙 Jiǎosūn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灸学》 角孙 Jiǎosūn

[定位]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 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h~j 蹇(jiǎn,音检)

足跛。《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中医词典》r~s 舌謇(jiǎn检)

病状名。又名舌涩。謇,口吃,言语不清。舌謇即舌体转动迟钝,言语不清。因热盛伤津者,治宜清热生津。因痰阻心窍者,治宜涤痰开窍。

《中医词典》h~j 趼(jiǎn简)子

病名。亦称茧子。即胼胝。指手掌、足跖处之皮肤局限性增厚者。该病可分脚垫、趾垫、“疔”三类。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之不同,又可分为月牙垫、轮垫、后垫等多种。趾垫亦有顶趾、盖趾、夹趾、对趾等多个名称。疔则

《针灸学》 鸠尾 Jiū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解剖]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

《中医词典》x~y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

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成伯。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承袭家业,亦有医名。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

《中医词典》x~y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

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成伯。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承袭家业,亦有医名。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

《针灸学》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针灸学》 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主治]咳

《针灸学》 胆俞 Dǎ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主治]黄疸,口苦,肋痛,肺痨,

《针灸学》 气海俞 Qìhǎi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配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