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怎么用?《济阴纲目》 伤寒

Posted 《济阴纲目》

篇首语: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怎么用?《济阴纲目》 伤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怎么用?《济阴纲目》 伤寒

[b]吴氏[/b]曰∶凡妊娠伤寒,六经治例皆同,但要安胎为主,凡药中有犯胎者,则不可用也,如藿香正气散、十味芎苏散、参苏饮、小柴胡汤之类,有半夏能犯胎,如用须去之,若痰多呕逆必用之,以半夏曲则可,如无,沸汤泡七次,去皮脐,生姜自然汁拌晒干,乃可用也。凡川乌、附子、天雄、侧子、肉桂、干姜、大黄、芒硝、芫花、甘遂、大戟、蜀漆、水蛭、虻虫、桃仁、牡丹、干漆、代赭石、瞿麦、牛膝等类之物,皆动胎之药,凡用必须斟酌,仔细详之。大抵妊娠伤寒,合用汤剂,必加黄芩、白术二味,能安胎也,或与此二味煎汤与之,或为细末,白汤调下二三钱亦佳。如妊妇素禀弱者,药中四物汤佐之,不可缺也。且如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白术,合四物汤用之,可以保胎除热也,其效如神。余皆仿此,用之则妙矣。
[b]万密斋[/b]云∶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安胎为主,或汗或下,各宜随其五脏表里所见脉证主治,勿犯胎气。故在表发汗,以香苏散为主;半表半里,则和解之,以黄龙汤为主;在里则下之,以三黄解毒汤为主。此吾家传之秘,活人甚多。(汗下和三法,固成法也,而主以香苏、黄龙、三黄解毒三方,则发前人所未发矣,妙甚)如古方六合汤,虽分治详明,犹不及此切当。(古方六合汤,自表虚四物汤至四物大黄汤,共计十五方,详见第一卷调经门四物汤加减条下。)
[b]白术散[/b] 治伤寒热病,先以此安胎,但觉头痛发热便可服。二三服即瘥。若四肢厥逆,阴证也,不可用。
白术 黄芩(各等分,新瓦上炒)
上细切,每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b]安胎阿胶散[/b] 治妊娠伤寒时气,先服此以安胎,却以主药间服。(先服安胎,虽是大头脑,然表证重者,须斟酌)
阿胶(炙) 白术(炒) 桑寄生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糯米饮调下,日三服。
[b]香苏散[/b] 凡妊妇伤寒,勿论日数,但见恶寒头疼此主之。
香附(炒黑) 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加生姜三片,葱五根煎服。头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名芎芷香苏散。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三部脉俱浮而弦,恶寒里和,谓清便自调也,本方加羌活、防风各一钱,谓肝主风,是胆受病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三部俱浮而洪,恶寒里和,本方加黄芩、石膏各一钱半,谓心主热,是小肠受病也。假令得脾脉,面黄、善噫、善思,尺寸俱浮而缓,恶寒里和,本方加白术、防己各一钱半,谓脾主湿,是阳明受病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善悲不乐欲哭,其尺寸脉俱浮面涩,恶寒里和,本方加黄 、防风各一钱,谓肺主燥,是大肠受病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其尺寸脉俱浮而濡,恶寒里和,本方加附子炮一钱,谓肾主寒,是膀胱经受病也。(附子犯胎禁用,吴茱萸温之可也。)(附子虽云犯胎,然仲景附子汤亦治胎寒,但须真寒,方可酌用)
[b]羌活汤[/b] 河间云∶解利伤寒,不问何经所受。虽不能尽解,亦无坏证,尤益妊妇。
羌活(二钱) 白术(一钱半) 防风 川芎 白芷 黄芩 甘草(炙,各一钱) 细辛(三分)
上锉,水煎服,无时。如无汗,去白术,用苍术,加紫苏亦可。
[b]黄龙汤[/b] 妊妇伤寒得之三五日后,有恶寒发热,内有烦渴引饮,小便赤涩之证,此邪在半表半里也,宜此方主之。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黄龙汤即小柴胡减半夏,为少阳经药,而此专重在和解,故主之,其加减法更妙)如寒热往来,无汗口干,加葛根二钱,去枣入葱白三根。如头疼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去枣加葱白三根。如发热有汗口渴,加白术、栝蒌根各一钱半。
如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本方加人参白虎汤,去姜枣。如心烦不得卧,加白茯苓、麦冬各一钱。如呕哕,加半夏制、白茯苓各一钱,去枣。如胸膈满痛,加枳壳炒、香附子炒黑、川芎各一钱。如大便秘,初加大黄五分,得利则止,不利,加一钱,以利为度。
[b]三黄解毒汤[/b] 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罢,并无头疼恶寒之证,止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此病邪在里也,宜此方主之。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 大黄(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更随五脏脉证加减。假令得肝脉,其内证烦满、消渴、溲便难,尺寸脉沉弦有力,是肝经本脏受病也,本方加当归一钱半,甘草五分,倍山栀。假令得心脉,其内证烦躁、心痛、掌中热而哕,尺寸脉沉数有力,是心经本脏受病也,本方加麦门冬一钱,竹茹一团,倍黄连。假令得脾脉,其内证腹胀满、谵妄,其脉沉紧有力,是脾经本脏受病也,本方加枳实炒、浓朴姜汁炒各一钱半,倍大黄。假令得肺脉,其内证喘咳、胸满,尺寸脉沉涩有力,是肺经本脏受病也,本方加葶苈炒一钱,桔梗五分,倍黄连。假令得肾脉,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尺寸脉沉而石,是肾经本脏受病也,加干姜炮五分,(既寒逆矣,又主三黄,虽加干姜,恐终未妥,酌之)熟地黄一钱半,倍黄柏。
[b]黄 解肌汤[/b] 治妊娠伤风自汗。(伤风自汗,如头疼邪盛者,此方用当斟酌)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甘草(炙,各半两) 芍药(六钱)
上 咀,每服八钱,水煎服,加苍术、生地亦可。
[b]桂枝芍药当归汤[/b] 治妇人有孕,伤寒脉浮,头重,腹中切痛,宜此方。
桂枝(桂能堕胎,宜火焙用) 芍药 当归(各一两)
上锉细,每服一两,水煎服。
[b]芍药汤[/b] 治妇人妊娠伤寒自利,腹中痛,食饮不下,脉沉者,太阴病也,宜此方。(里虚者宜之)
芍药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服。
[b]加减当归六黄汤[/b] 治妊妇伤寒发汗后,汗漏不止,胎气损者。
当归身 黄 (炙) 生地黄 黄芩 白芷 阿胶珠 炙甘草(各等分)
上用浮小麦一撮,煎汤去麦,下药五钱,煎至七分温服。(先煎法妙)
[b]加味黄芩汤[/b] 治妊妇伤寒下后,协热而利不止,胎气损者。
黄芩(二钱) 白芍药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阿胶(各一钱)
上用水一盏半,后入阿胶再煎至八分服。
[b]加味竹叶汤[/b] 妊妇汗下后,热不除者,虚也,此方主之。
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阿胶 炙甘草(各一钱)
上加竹叶十二片,粳米一合,煎服。(此竹叶石膏汤变法也,以阿胶、生地易知母、石膏妙甚)
[b]黄龙四物汤[/b] 治妊妇伤寒瘥后发热者,宜此方。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各一钱)
上锉,水煎服。若因于食者,本方加枳实。
[b]加减四物汤[/b] 治妊妇伤寒热极发斑,状如锦纹者。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黄芩(各等分)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服。
[b]栀子大青汤[/b] 治妊妇伤寒,发斑变为黑色。
升麻 黄芩 栀子(各二两) 大青 杏仁(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细切葱白三寸,煎服。
[b]一方[/b] 治妊娠伤寒发斑忽黑,小便如血,胎欲落。
栀子 升麻(各四两) 青黛(二两) 生地黄(二十根) 石膏(半斤) 葱白(切,一升)
黄芩(三两)
上用水煎,分三服,忌热物。又以井中泥涂心下,干则易。
[b]护胎法[/b] 治伤寒热病护胎。
用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以鸡蛋清调,摊于纸上,如碗大,贴脐下胎存处,干则以水润之。
[b]护胎法[/b] 治孕妇一切有热,内外诸证。(护胎法妙)
伏龙肝为末,以井底泥调敷心下,令胎不伤。

相关参考

妇人伤寒怎么用?《医学纲目》 妇人伤寒

冬为伤寒怎么用?《医学纲目》 冬为伤寒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治法除湿、暑、疟疾外,皆伤寒法也。)

伤寒拾遗怎么用?《医学纲目》 伤寒拾遗

治中风自汗,用桂枝汤;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汤。此仲景表散之法,百世不易者也。若元气暴亏者,以参、与桂枝、麻黄等药表散,此丹溪补仲景之法,亦百世不易者也。至于韩祗和戒桂枝而以中风伤寒通作一法治之者,此当时

产后伤寒怎么用?《医学纲目》 产后伤寒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多,阳旦证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太阳病。)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b]竹叶汤[/b]主之。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

伤寒通论怎么用?《医学纲目》 伤寒通论

□〔仲〕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惧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

附怎么用?《济阴纲目》 附

凡例怎么用?《济阴纲目》 凡例

一、凡医家治男子易,治妇人难。所以丹溪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甚言女科之难也。惟兹《济阴纲目》一书,集百家之精华,汇诸书之奥旨,真千古之秘义,功参大化,一时之鸿宝,福庇坤元也。二、是书理解微妙,无

脉法怎么用?《济阴纲目》 脉法

[b]脉经[/b]曰∶肾脉微涩为不月。(经闭脉法,备前调经门,当参看。)

脉法怎么用?《济阴纲目》 脉法

[b]脉经[/b]曰∶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

???怎么用?《济阴纲目》 ???

[b]薛氏[/b]曰∶者,筋脉急而缩也;者,筋脉缓而伸也。一缩一伸,手足相引,搐搦不已,与婴儿发搐相似,谓之也。此证多属风,盖风主摇动也。骆龙吉云∶心主脉,肝主筋,心属火,肝属木,火主热,木主风,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