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Posted 《删补名医方论》

篇首语: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温热内发,表里俱热,头痛身疼,不恶寒反恶热,元汗而喘,大烦大渴,脉阴阳俱浮者,用此发汗而清火。若脉浮弱沉紧,沉细恶寒,自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集注】柯琴曰∶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召祸。故青龙以元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之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须粳米。其意重在存阴,不必虑其亡阳也,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相关参考

《删补名医方论》 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甘草(一两二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生姜(一两六铢)

《删补名医方论》 小青龙加石青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甘草(三两)上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诸药,取

《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治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麻黄(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一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一两)生梓白皮(一升)连轺(二两)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

《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加术汤

治湿家身烦疼。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七十个)白术(炒,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集注】程知曰∶此汤为湿家表

《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麻黄(一两)附子(炮,一枚)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注

《删补名医方论》 三黄石青汤

治伤寒阳证,表里大热而不得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六脉洪数,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躁不眠,谵语鼻衄,发黄、发疹、发斑。以上诸证,凡表实无汗,而未入里成实者,均宜主之。石膏(两半)黄芩黄连黄柏麻黄(

越婢汤怎么用?《删补名医方论》 越婢汤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又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

《删补名医方论》 白虎加人参汤

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是也。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集注】赵良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也。

白虎汤怎么用?《删补名医方论》 白虎汤

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石膏(碎,绵裹,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注】柯琴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

《删补名医方论》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郁,诸痿喘呕。桑叶(经霜者,三钱)石膏(炒,二钱五分)甘草(一钱)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人参(七分)麦冬(一钱二分)杏仁(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去毛,蜜炙,一片)上九味,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