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 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Posted 《思考中医》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考中医》 认识阴阳探求至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考中医》 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上面的论题搞清以后,这就开门见山了。接下来的是要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素问》里讲:“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明热病就是热病,怎么要把它归到伤寒呢?寒与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这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它与第一个问题也有联系,伤寒就是伤寒,就是一个病嘛,《难经》为什么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一个伤寒怎么会包括这么多病,这是一个问题;第三呢?张仲景为什么以伤寒为经?后世的王叔和为什么径直用“伤寒”来作书名?上面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读《伤寒论》前必须搞清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弄不清,《伤寒论》你没法子读通。
那么,上述的这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搞清呢?这里可以借用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的一个窍诀:“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因此,学者若欲在仲景这门学问里真正的深入进去,那就必须把阴阳的问题放在首位。

相关参考

《思考中医》 (2)脾不主时

五藏的造字很值得大家认真推敲,特别是右边的这部分是个性化的部分。对于肝,我们如何从“干”中去探求?肾,我们如何从“?”中去探求?肺,我们如何从“?”中去探求?这些都留待大家自己去思考。五藏中,肺主秋,

《思考中医》 (2)脾不主时

五藏的造字很值得大家认真推敲,特别是右边的这部分是个性化的部分。对于肝,我们如何从“干”中去探求?肾,我们如何从“?”中去探求?肺,我们如何从“?”中去探求?这些都留待大家自己去思考。五藏中,肺主秋,

《思考中医》 认识经典与现代

下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经典,可以分三方面谈:

《思考中医》 树立正确的认识

《思考中医》 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要说服大家把这个逐渐被放弃的东西,把这个已经改为选修的东西,重新重视起来,是不容易的。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用现代科学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总认为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我们怎么会认可经典能够超越时

《思考中医》 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对中医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为中医兴亡,匹夫有责。这部书的写作,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很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写作,切实地为中医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认识

《思考中医》 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1999年12月3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于新亚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杨教授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杨教授是公认

《思考中医》 阴阳的开合枢

《思考中医》 阴阳的离合机制

以上我们讨论了三阴三阳引入厥阴、阳明的意义,三阴三阳建立起来后,中医的基本模型便随之确定。所以,到了《素问》的第六篇,就专门有一个“阴阳离合论”。怎么叫“阴阳离合”呢?首先从“合”的角度讲,合就是从综

《思考中医》 (1)阴阳的关系

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的关系问题,这也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上述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述,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