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词典》 脾开窍于口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名词词典》 脾开窍于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名词词典》 脾开窍于口

《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口,藏精于脾。」《灵枢.脉度篇》又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说明脾脏的精气通于口,脾气功能正常,则舌能辨味。脾有病可以影响口味,如脾虚,多觉口中淡而无味;脾有湿热,常感到嘴里发甜....,这些对于辨证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h~j 环口黧(lí离)黑

诊断学名词。黧黑,黑而不润泽。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病人口唇周围出现黧黑,为脾气衰败,胃阴已竭之候,预后不良。《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思考中医》 (1)五窍之特点

少阳提纲条文谈到口、咽、目三窍,这使我们想到五窍的问题。五窍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窍是什么?《说文》云:“穴也,空也。”《礼·礼运》曰:“地秉窍于山川。”《疏》

《中医名词词典》 唇齿龈舌

口,饮食从口而入,言语从口而出,“脾气通于口”,脾的功能调和,则食能知味。口外有唇,又称“飞门”,由于脾气“散精”的作用,加上脾能统摄血液,把“营气”输布于全身,口唇色泽鲜明与否,可以反映出脾的功能。

脾怎么用?《医述》 脾

脾者,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是经多气少血。《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

《疡医大全》 阴阳离合论篇

《阴阳离合篇》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外经微言》 五脏互根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余既知之矣;然论阴阳之变迁也,未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有定位乎?岐伯曰:阴阳互相根也,原无定位。然求其位,亦有定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

《冯氏锦囊秘录》 阴阳离合论篇

《阴阳离合篇》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干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冯氏锦囊秘录》 阴阳离合论篇

《阴阳离合篇》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干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口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口

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脾主口,在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主于口也。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

舌本怎么用?《中医词典》r~s 舌本

①人体部位名。即舌根。《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王冰注:“脾脉上连于舌本,故病气居之。”此外,足少阴之脉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