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灸》 针法合于四时

Posted 《中医刺灸》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刺灸》 针法合于四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刺灸》 针法合于四时

[b]春夏刺浅,秋冬刺深针[/b]
刺深度视针刺部位、病证需要、针感程度而定,也要参考季节这个因素。《七十难》认为:“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变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变在下,故当深取之。”认为人的气血活动与季节有关。春夏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上,人体的阳气也趋向浅层,所以针刺宜浅;秋冬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下,人体的阳气也趋于深层,所以针刺宜深。“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意指春夏从深层(肝肾之部)引出阴气(一阴),秋冬则宜从浅层(心肺之部)纳入阳气(一阳)。
[b]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b]
《七十四难》:“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输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腧穴,是与季节相联系的,针刺时要加以注意。其具体内容与《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以及《灵枢·四时气》中“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夏取盛经孙络”、“秋取经输。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说法有所不同。择要列表对照如下
时处《灵枢·本输》《灵枢·四时气》《素问·水热穴论》《难经·七十四难》春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春取络脉分肉间(肝气始生……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春刺井(邪在肝)夏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夏取盛经分腠(心气始长……邪居浅也)夏刺荥(邪在心)秋秋取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输;邪在府,取之合秋取经、输(肺将收杀……取输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秋刺经(邪在肺)冬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冬取井、荥(肾方闭……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冬刺合(邪在肾)

相关参考

难经针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难经针法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经》

内经针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内经针法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

杨氏针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杨氏针法

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

出针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出针法

出针法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一)出针方法: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

《中医刺灸》 金针赋针法

《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留针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留针法

当毫针刺人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针刺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

《中医刺灸》 针灸大成针法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名济时,编着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后经扩充辑集为《针灸大成》十卷。

《中医刺灸》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

针法补泻除涉及人体功能状态、针灸作用方式外,腧穴选用也是一个因素,《难经》中主要介绍了以五腧穴为基础,依据五行生克的关系,通过配穴的形成而创立的“补母泻子法”和“泻南补北法。”[b]补母泻子法[/b]

《中医刺灸》 毫针持针法

[b](一)刺手与押手[/b]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称"压手")。《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

《中医刺灸》 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

杨氏对针法补泻的原理也作了阐述,《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说:“……欲治经脉,须调荣卫,须假(借助)呼吸。经曰:卫者阳也,荣者阴也;呼者阳也,吸者阴也。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者,即是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