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Posted 《脉经》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经》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经》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阳毒为病,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有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升麻汤主之。阴毒为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甘草汤主之。百合之为病,其状常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或如强健人,欲得出行,而复不能行,意欲得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朝至口苦,小便赤黄,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脉一宗,悉病,各随证治之。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其病难治。(《千金方》云: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为逆也。见在于阳而攻其阴,则阳不得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狐惑为病,其气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喝,其毒蚀于下部者,咽干。蚀于上部,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苦参汤淹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人脉数,无热,微烦,默默欲卧,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得之七、八日,目四黄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百合狐惑阴阳毒第三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

《伤寒杂病论》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

《金匮要略方论》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医学百科 徐经世调治狐惑案

狐惑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脉经》 平湿脉证第二

(一作痉)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柔。(一云恶寒)太阳病,发热,其脉沉而细者,为。太阳病,发其汗,因致(论云:发其汗太多,因致)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

《脉经》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复自愈。

《脉经》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b]问曰:病有积、有聚、有系气(系一作谷,下同),何谓也?[/b]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愈复发为系气。夫病已愈,不得复发,今

《脉经》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春三月木王,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四时王相顺脉也。到六月土王,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b]何谓肾反脾?[/b]夏,火王,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

《脉经》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

《脉经》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头痛脉滑者,中风,风脉虚弱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