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却暑调元法

Posted 《时病论歌括新编》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却暑调元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却暑调元法

『方歌』
却暑调元保金脏,暑热极盛气受伤。
滑膏东参茯苓草,麦冬半夏粳米良。
『药物』
石膏、滑石、茯苓、半夏、东洋参、麦冬、甘草、粳米为引。
『方解』
此治暑热盛极,元气受伤之有效方。以石膏、滑石,却暑泻火为君;茯苓、半夏,消暑调中为臣;暑热刑金,故以麦冬、人参,保肺为佐;暑热伤气,故以甘草、粳米,调元为使。

相关参考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瘴疟

瘴疟之症,乃因天气炎热,山气湿蒸,多有瘴岚之毒,人感之者,即时昏闷,一身沉重,或寒盛热微,或寒微热盛,或狂言妄语,或口喑不言([i]"喑":口不能言也《黄帝内经素问》"邪入于阴则喑"。[/i])。初起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湿泻

经云:"湿胜则濡泄"。又曰:"湿多成五泄"。可见泄泻之病属湿为多。湿侵于脾,脾失健运,不能渗化,以致阑门不能泌清别浊,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泄泻。其症:脉象缓涩,泻水而无腹痛或微痛,胸前痞闷,口不作渴,小便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风湿

春夏之交,人病如伤寒,为风湿证也。其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骨节烦疼,体重微肿,小便欠利,脉来浮缓是也。用五苓散自愈。风湿之邪多伤于太阳,宜用两解太阳法,既疏膀胱之经,又利膀胱之腑。如风胜者多用羌防;湿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湿温

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名曰湿温。考其致病之因,乃由湿邪踞于气分,酝酿成温,尚未化热,不比寒湿之病辛散可瘳,湿热之病清利即解耳。此病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故难以一定之脉可以印证也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二十)清凉涤暑法 同卷三[三---(六)]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二十)清凉涤暑法 同卷三[三---(六)]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二)清凉涤暑法 同卷三[三---(六)]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清宣温化法 同卷五[三---(十)]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暑咳

暑咳一症,是因暑热下逼,肺先受之,其脉濡滑而数,两寸有力而强,咳逆乏痰或少,或身热口渴,或胸闷胁痛,此皆暑热入肺之脉症也。宜用清宣金脏法加滑石、甘草治之。如痰多者,不因暑而因湿,不名咳而名嗽,不在肺而

《时病论歌括新编》 (六)清凉涤暑法

『方歌』清凉涤暑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能。扁豆青蒿通甘草,苓翘瓜翠滑石成。『药物』滑石、甘草、青蒿、扁豆、连翘、茯苓、通草,加西瓜翠衣。『方解』主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滑石、甘草即河间之天水散,以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