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Posted 《脉经》

篇首语:水往下流,人争上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经》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经》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凡黄候,其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冷,并不可治。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发病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师曰: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瘥,反剧为难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师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汤。又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
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酒黄胆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即愈。
酒疸,黄色,心下结热而烦。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中心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寸口脉微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痛;当烦不烦,而极汗出。趺阳脉缓而迟,胃气反强。少阴脉微,微则伤精,阴气寒冷,少阴不足,谷气反强,饱则烦满满则发热,客热消谷,发已复饥,热则腹满,微则伤精,谷强则瘦,名曰谷寒热。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师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满也。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则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药,若脉紧数者,可发汗,针灸之。浮大者,吐之。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病结为瘕,名曰疟母,鳖甲煎丸主之。疟但见热者,温疟也。其脉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疟多寒者,牡疟也,蜀漆散主之。

相关参考

《脉经》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诊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为风痫,沉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气。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者,脉乱无苦也。小儿脉沉而数

《脉经》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诊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为风痫,沉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气。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者,脉乱无苦也。小儿脉沉而数

《脉经》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胀满,四肢正黑。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畏怖;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病在肾,夜半慧,日乘四季其,下晡静。病先发于肾,少

《脉经》 平湿脉证第二

(一作痉)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柔。(一云恶寒)太阳病,发热,其脉沉而细者,为。太阳病,发其汗,因致(论云:发其汗太多,因致)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

《脉经》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复自愈。

《脉经》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b]问曰:病有积、有聚、有系气(系一作谷,下同),何谓也?[/b]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愈复发为系气。夫病已愈,不得复发,今

《脉经》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春三月木王,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四时王相顺脉也。到六月土王,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b]何谓肾反脾?[/b]夏,火王,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

《脉经》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

《脉经》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头痛脉滑者,中风,风脉虚弱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

《脉经》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b]问曰:血痹从何得之?[/b]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形如风状,(巢原云其状如被微风所吹)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