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头针疗法

Posted 《针灸学》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针灸学》 头针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灸学》 头针疗法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1.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以下两条规定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中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图10-83)。
眉枕线:是从眉上缘中点至枕外粗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图10-83)。
[img]10-83.gif[alt]头部标定线[/alt][/img]
(1)运动区:位于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图10-84)。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img]10-84.gif[alt]运动区定位示意图[/alt][/img]
(2)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图10-85)。
[img]10-85.gif[alt]头侧面刺激区[/alt][/img]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顶部疼痛和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的头针麻醉。
(3)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图10-85)。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4)晕听区:位于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症。
(5)言语二区:位于顶骨结节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图10-85)。
主治:命令性失语。
(6)言语三区:位于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感觉性失语。
(7)运用区:位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图10-85)。
主治:失用症。
(8)足运感区;位于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的水平线(图10-86)。
主治: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急性腰扭伤,皮层性多尿,夜尿,子宫脱垂等。
[img]10-86.gif[alt]头顶面刺激区[/alt][/img]
(9)视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1厘米,向上引平行平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长线(图10-87)。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img]10-87.gif[alt]头后面刺激区[/alt][/img]
(10)平衡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3.5厘米,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图10-87)。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等。
(11)胃区:位于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厘米长直线(图10-88)。
[img]10-88.gif[alt]头前面刺激区[/alt][/img]
主治:胃痛及腹部不适等。
(12)胸腔区:位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引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13)生殖区:位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2.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此外,还可治疗眩晕、腰腿痛、夜尿 等。目前,在头针治病的基础上又创造的头针麻醉,已经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如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等。
3.操作方法
按照病情刺激区,采用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1.5-2.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用夹持进针法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该区的应有长度后,要求固定不提插,捻转时用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身左右旋转,每次2-3转,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左右,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捻针时或间隔时都要嘱咐患者或其家属协助活动肢体,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两次即可起针,起针后用于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瘫痪病人一般每日或隔日针一次,连续10-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
4.注意事项
(1)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
(2)如患者并发高热、心力衰竭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3)由于捻转时间较长,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防止晕针。
(4)头部针刺易于出血,起针时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并注意局部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相关参考

头针疗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头针疗法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头针疗法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头针疗法

利用在头部相当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皮肤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采用10个刺激区进行针刺,如运动刺激区、感觉剌激区……等。多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

《手穴手纹诊治》 第一节 手针疗法

手针疗法是手穴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手针疗法与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相似。都可通过针刺局部的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手针与全身其它部位的针刺疗法相同,就是用银或不锈钢制成的细针(毫针)在手

焦氏头针怎么用?《中医刺灸》 焦氏头针

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是从

《中医刺灸》 头针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应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头针还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由于头针运用的时间尚不

体针怎么用?《中医词典》t~w 体针

最常用的针刺疗法。指选取经穴或经外奇穴针刺的疗法。通常相对于耳针、头针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

《中医刺灸》 头针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

《中医刺灸》 头针操作方法

1、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

针灸疗法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针灸疗法

针法、灸法的合称。简称针灸。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并运用操作手法,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灸法主要是以艾为原料,温灼穴位皮表,温能经脉,扶阳散寒,治疗疾病。方法虽异,但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