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痧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痧

Posted 《中医词典》c~d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痧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痧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疒丹)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属疫疹,流行于冬春季节。多见于2-10岁小儿。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咽喉为肺胃之通路,热毒上攻,故咽喉红肿糜烂。少数患儿由于正虚邪盛或延误治疗,可出现谵妄、昏迷、惊厥等邪陷心包的危候。初起邪尚在表,恶寒无汗者,宜辛温发散,用荆防败毒散;邪犯肺卫者,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气血两燔者,宜双清气血,用清瘟败毒饮;邪陷心包者,宜清心开窍,解毒熄风,用清营汤合神犀丹或紫雪丹之类。

相关参考

丹疹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疹

出《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丹痧怎么用?《中医儿科学》 丹痧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

《中医名词词典》 喉痧(烂喉丹痧)

多发于冬春二季,系由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与肺胃蕴热相合,以致热毒上攻咽喉而迅速出现咽痛,红肿腐烂,热毒外出于肌表则全身皮肤呈现痧疹;此外还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又名“疫喉痧”,即猩红热。

丹痧怎么用?徐仲才 丹痧

罗××,女,8岁。初诊:1965年1月15日。主诉:身热(T38℃)4日,丹痧密布,咽喉疼痛,大便4日未行,小便短少。诊查:舌苔薄,质红,口渴引饮,脉浮数。辨证:时邪外感,肺胃热盛。治法:拟予辛凉透达

丹痧怎么用?徐小圃 丹痧

丹痧为烂喉丹痧的简称,又名“疫喉痧”或“喉痧”,相当于西医的猩红热。本病由于疫毒之邪经由口鼻而入于肺胃,上攻咽喉则咽红肿痛或伴有白腐,热毒外泄则发为皮疹,热毒熏灼营血则舌而光滑呈肉红色,上有小粒突起如

丹痧怎么用?徐小圃 丹痧

季幼一诊丹痧3日,壮热无汗,乳蛾肿腐,舌白糙,尖红,脉弦数。邪热化热,治以辛凉透达。7日之间,不变则佳。淡豆豉9g炒山栀9g牛蒡子9g薄荷3g(后下)制僵蚕9g玉桔梗4.5g象贝母12g蝉蜕4.5g马

丹痧怎么用?《张聿青医案》 丹痧

(附烂喉痧)□[b]金(左)[/b]春温疫疠之邪从内而发。发热咽痛,热势甚炽,遍身丹赤,痧点连片不分,咽痛外连颈肿。右脉滑数左脉弦紧,舌红边尖满布赤点。此由温疫之邪,一发而便化为火,充斥内外蔓延三焦。

《医述》 夹斑疹丹痧瘿

磊磊如云头成片者为丹;色淡形浮,扪之碍手者为疹;红紫深入肉中,如蚤所咬,扪之不碍手者为斑。莫不由热而生。更有一片红紫,热甚啼叫者,名赤游丹,又名火丹。皆以其形色而名之也。发于头面四肢者轻,胸腹阴囊者重

《医述》 夹斑疹丹痧瘿

磊磊如云头成片者为丹;色淡形浮,扪之碍手者为疹;红紫深入肉中,如蚤所咬,扪之不碍手者为斑。莫不由热而生。更有一片红紫,热甚啼叫者,名赤游丹,又名火丹。皆以其形色而名之也。发于头面四肢者轻,胸腹阴囊者重

《专治麻痧初编》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夫丹痧一证方书未有详言,余究心是证之所来,不外乎风寒温热时戾之气而已。故解表清热各有所宜。治之得当,愈不移时,治失其宜,祸生反掌,无非宜散宜清之两途也。其证初起凛凛恶寒、身热不甚、并有壮热而仍兼憎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