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病宜速治(三十二)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什么是知识?它不是别的,是记录下来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病宜速治(三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病宜速治(三十二)

凡人有感冒外邪者,当不时即治,速为调理,若犹豫隐忍,数日乃说,致使邪气入深,则难为力矣。惟小儿女子,则为尤甚。凡伤寒之病,皆自风寒得之,邪气在表,未有温覆而不消散者,若待入里,必致延久。一人不愈,而亲属之切近者,日就其气,气从鼻入,必将传染,此其病之微甚,亦在乎治之迟早耳。故凡作汤液,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速治,则易愈矣。仲景曰∶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之,可半日中尽三服,即速治之意也。其或药病稍见不投,但有所觉,便可改易。若其势重,当一日一夜,时观之,一剂未退,即当复进一剂。最难者不过三剂,必当汗解。其有汗不得出者,即凶候也。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作呕(三十二)

立斋曰∶喜热恶寒而呕者,宜温养胃气。脉细,肠鸣腹痛,滑泄而呕者,宜托里温中。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若不详究其源,而妄用攻毒之药,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矣。虽丹溪曰,肿疡时呕

《景岳全书》 腹胀腹痛(三十二)

小儿腹胀腹痛,多因食积,或寒凉伤脾而然。《内经》曰∶病痛者阴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束垣曰∶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胃。故凡小儿肚腹或胀或痛,虽曰多由积滞,然脾胃不虚,则运化以时,何致作

《景岳全书》 滑胎(三十二)

妊娠滑胎之法,惟欲其坐草之期易而且速,而难易之由,则在血之盈虚,不在药之滑利。盖血多则润而产必易,血亏则涩而产必难,故于未产之前,但宜以培养气血为主,而预为之地,如四物汤、滑胎煎、五福饮、小营煎、八珍

《景岳全书》 出不快(三十二)

陈氏曰∶凡痘疮出不快者,多属于虚,若误谓实热壅盛,妄用宣利之药,致脏腑受冷,营卫涩滞,不能运达肌肤,则不能起发充满,亦不能结实成痂,后必痒,烦躁喘渴而死。薛氏曰∶前证亦有各经热盛,壅遏而出不快者,亦有

《景岳全书》 医非小道记(三十二)

予出中年,尝游东藩之野,遇异人焉。偶相问曰∶子亦学医道耶?医道,难矣。子其慎之。予曰∶医虽小道,而性命是关,敢不知慎,敬当闻命。异人怒而叱曰∶子非知医者也。既称性命是关。医岂小道云哉?夫性命之道,本乎

《景岳全书》 变蒸(三十六)

巢氏云∶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钱仲阳曰∶变者,易也。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脏腑之神志,自内而长,自下而上。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蒸,即觉

《景岳全书》 总论吐泻(四十一)

凡痘疹吐泻,有不必治者,有当速治者。如初热时即见吐泻,但欲其不甚而随止者吉,盖吐利中自有疏通之意,邪气赖以宣泄,不必治也。其有吐利之甚者则不得不治。又有元气本弱而见此证者,使不速为调补,必致脾气困惫则

眼目怎么用?《景岳全书》 眼目

[b]经义(共三十一条)[/b]《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五阅五使篇》曰∶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青。《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

《景岳全书》 胞衣不出(三八)

胞衣不出,有以气血疲弱,不能传送而停阁不出者。其证但见无力,而别无痛胀,治当补气助血,宜速用决津煎,或滑胎煎、保生无忧散、《局方》黑神散之类主之。有以恶露流入胞中,胀滞不出者。盖儿既脱,胞带必下坠,故

《景岳全书》 子死腹中(四一)

凡子死腹中者,多以触伤,或犯禁忌,或以胎气薄弱不成而殒,或以胞破血干,持久困败,但察产母腹胀舌黑者,其子已死。若非产期而觉腹中阴冷重坠,或为呕恶,或秽气上冲,而舌见青黑者,皆子死之证。宜速用下死胎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