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脉气(六)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人不能只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得做一些喜欢的选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脉气(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脉气(六)

《五脏别论》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动输篇》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脉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详脾胃门)《五十营篇》曰∶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详脉神章)《根结篇》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玉机真藏论》曰∶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夏脉如钩。(详脉神章)《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详脉神章)《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脉无胃气亦死。(详脾胃门)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脉法(六)

凡小儿形体既具,经脉已全,所以初脱胞胎,便有脉息可辩,故通评虚实论曰∶乳子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病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轩岐之诊小儿,未尝不重在脉,亦未尝不兼

《景岳全书》 浅深辩(六)

齐氏《精义》曰∶疮候多端,欲辩浅深,直须得法。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皮肉之色不变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疽,以手按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

《景岳全书》 虚实篇(六)

虚实者,有余不足也。有表里之虚实,有气血之虚实,有脏腑之虚实,有阴阳之虚实。凡外入之病多有余,内出之病多不足。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凡欲察虚实者,为欲知根本之何如,攻补之宜否耳。夫疾病之

《景岳全书》 五脏证(六)

痘疹二证,古人有云∶痘自里而出于脏,其毒深,故久热而难出为重;疹自表而出于腑,其毒浅,故暴热而易出为轻。余谓此说未必然也。盖痘疹皆出于脏腑,未有表里不相通者,但出于腑者在痘亦轻,出于脏者在疹亦重。所以

《景岳全书》 六逆产(三六)

一、横生者,以儿方转身,产母用力逼之太早,故致儿身未顺而先露手臂。但令母安然仰卧,稳婆以手徐推儿臂下体,令其正直,复以中指摸其肩,弗使脐带攀系即生。二、倒生者,因儿未及转身,产母努力,故令儿先露足。令

《景岳全书》 伤寒三证(六)

夫伤寒为病,盖由冬令严寒,以水冰地裂之时,最多杀厉之气,人触犯之而实时病者,是为正伤寒,此即阴寒直中之证也。然惟流离穷困之世多有之,若时当治平,民安饱暖,则直中之病少见,此伤寒之一也。其有冬时感寒,不

《景岳全书》 血热经早(六)

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浓,或去多,其脉洪滑,其脏气、饮食喜冷畏热,皆火之类也。治血热有火者,宜清化饮主之。若火之甚者,如抽薪饮之类亦可暂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

《景岳全书》 岁时死证(六)

《九宫八风篇》曰∶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

《景岳全书》 乳痈乳岩(六五)

肿痛势甚,热毒有余者,宜以连翘金贝煎先治之,甚妙。立斋法曰∶妇人乳痈,属胆胃二腑热毒,气血壅滞,故初起肿痛发于肌表,肉色赤,其人表热发热,或发寒热,或憎寒头痛,烦渴引冷,用人参败毒散、神效栝蒌散、加味

《景岳全书》 吹乳妒乳(六四)

产后吹乳,因儿饮乳,为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速服栝蒌散,外以南星末敷之,更以手揉散之。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产后妒乳,因无儿饮乳,或儿未能饮,余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