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脚发(六十六)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脚发(六十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脚发(六十六)

立斋曰∶脚发之证,属足三阴精血亏损,或足三阳湿热下注。若色赤肿痛而溃脓者,属湿热下注,为可治。若色微赤微肿而脓清者,属精血亏损,为难治。若黑黯不肿痛,不溃脓,烦热作渴,小便淋漓者,阴败末传恶证也,为不治。治法∶湿热下注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以解壅毒,次服益气汤、六味丸,以补精气。若色黯不痛者,着肉灸、桑枝灸,以行壅滞,助阳气;更用十全大补汤,八味丸,以壮脾土,滋化源,多有生者。若专治其疮,复伤生气,吾未见其生者。
阁老靳介庵,脚趾缝作痒,出水肿 ,脚面敷止痒之药不应,服除湿之药益甚。余以为阴虚湿热下注,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大参李北溪,左足赤肿作痛,此足三阳经湿热下注。先用隔蒜灸,与活命饮一剂,其痛顿止,灸患处出水,赤肿顿消。次用托里消毒散四剂,灸患处,出脓而愈。
一儒者患此,肿硬色白,两月余矣。此足三阴亏损,为外寒所侵也,用大防风汤,及十全大补汤,兼服而消。后场屋不利,饮食劳倦,前证复作,盗汗内热,饮食不化,便滑肌瘦,此脾土虚寒,而命门火不能相生。用八味丸、益气汤,百余剂,喜其年壮得愈。
一男子,脚心发热,作渴引饮,或用四物芩连知柏之类,腹痛作呕,烦热大渴,此足三阴亏损,前药复伤脾胃也。先用六君加炮姜,数剂而脾胃醒,再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健,乃以加减八味丸,兼服半载而愈。
一儒者,脚心发热作痒,以滚汤浸渍而出水,肌体骨立,作渴吐痰,此脾肾虚而水泛为痰也。服益气汤、六味丸年余,元气复而诸证愈。(俱薛按)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囊痈(六十三)

立斋曰∶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也。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肿硬发热者,清肝降火。已溃者,滋阴托里。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除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涩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

《景岳全书》 ?疮(六十九)

立斋曰∶疮,生于两,初起赤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或因阴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属足三阳湿热,可治。内,属足三阴虚热,难治。若初起恶寒壮热,肿作痛者,属湿热,

《景岳全书》 夹斑(六十)

痘疹夹斑与夹疹不同,盖疹则细碎有形,斑则成片无形也。凡痘疮初出,有片片红肿如绵纹者,有红晕与地皮相平而全无兴起之意者,是皆夹斑证也。斑以热毒郁于血分,而浮于肌肉之间,乃足阳明胃经所主,或以寒邪陷入阳明

《景岳全书》 脱疽(六十五)

立斋曰∶脱疽,以疔患于足,或足趾,重者溃脱,故名之。亦有患于手指者,名曰蛀节疔。重者腐去本节,轻者筋挛。此证固膏粱浓味,酒面炙爆,积毒所致,或不慎房劳,肾水枯竭,或服丹石补药,致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患

《景岳全书》 下疳疮(六十)

下疳一证,本肝肾湿热证也。若无外因而病者,不过去其湿热,或滋真阴。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惟感触淫毒而患者,毒有浅深,则病有微甚,皆宜用百草煎熏洗,外以螵蛸散敷之,则轻者自愈。若湿热甚,而为肿为

《景岳全书》 悬痈(六十四)

立斋曰∶悬痈,谓疮生于玉茎之后,谷道之前,属足三阴亏损之证。轻则为漏,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殒。大抵此证,原属肝肾阴虚,故不足之人多患之,虽一于补,犹恐不治,况脓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即寒凉之剂,

《景岳全书》 便毒(六十一)

便毒论治如薛氏之法,固已详矣,然又惟交感不洁,遭淫毒而患者为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继之,此湿热秽毒之为患也。凡初起肿痛,尚未成脓,而元气尚强者,速宜先去其毒,唯会脓散,或牡蛎散为最善。若已

《景岳全书》 目证(六十三)

目虽肝之窍,而实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其赤脉属心,瞳子属肾,白珠属肺,黑珠属肝,裹约属脾。又太阳为上网,阳明为下网,少阴循外,太阳出内,此其部分各有所主,故可因证以察其本也。然痘疮之病目而为障为

《景岳全书》 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

《景岳全书》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