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么用?《针灸学》 中暑

Posted 《针灸学》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暑怎么用?《针灸学》 中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暑怎么用?《针灸学》 中暑

1.轻证
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2.重证
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脉细数。
治法:取督脉和任脉经穴为主。署热蒙心针刺用泻法;气阴两脱可用灸法。
处方:百会、人中、十宣、曲泽、委中、阳陵泉、承山、神阏、关元。
转筋者,近取筋会、阳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痉。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加减:渴饮加金津、玉液以清热生津。

相关参考

中暑怎么用?《医宗金鉴》 中暑

中暑汗出身壮热,头痛大渴烦不宁,气乏衶倦两足冷,加味人参白虎灵。[注]中暑之证,身热有汗,因暑热熏蒸,故头痛口渴,烦躁不宁,甚则气乏神倦,足冷恶寒,须以加味人参白虎汤治之。(加味人参白虎汤)人参石膏生

中暑怎么用?《仁术便览》 中暑

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

中暑怎么用?《万病回春》 中暑

[b]脉∶[/b]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夏月有四证,伤寒伤风,脉证互见,中暑热病,疑似难明。脉紧恶寒谓之伤寒,脉缓恶风谓之伤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b]中暑中阳,

中暑怎么用?《万病回春》 中暑

[b]脉∶[/b]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夏月有四证,伤寒伤风,脉证互见,中暑热病,疑似难明。脉紧恶寒谓之伤寒,脉缓恶风谓之伤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b]中暑中阳,

中暑怎么用?《医述》 中暑

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鼓激其痰,塞碍心之窍隧,以致手足不知动掉而卒倒也。(张子和)中暑卒倒如中风者,乃暑气鼓激

中暑怎么用?《医碥》 中暑

(或名暑风,以与中风相似也。)其证卒然闷倒,汗多,(先出之汗多热,后出之汗多冷。)面垢,(汗多则面油腻。)昏不知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多于田间路上烈日中得之。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见诸中

中暑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调灌之。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许

中暑怎么用?《续名医类案》 中暑

曾世荣治衡阳侯自牧次子,五岁,盛夏泄泻,面垢烦渴,耳尻冷,惊悸。诊其心肝脉浮而洪大,脾肺脉虚而细数。曰∶面垢渴泻,脉虚细数者,此中暑也。惊悸发热,耳尻俱冷,肝心脉洪大者,此痘疮欲出也。先服黄连香薷散,

中暑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中暑

指在夏季炎热气温中因为中于暑邪而发生的病症。症状是突然晕倒、身热、恶心、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气粗、面色苍白、脉细数,或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又称“中暍”(即伤于暑热之意)。

类中暑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类中暑

病名。劳役血虚发热,证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类似中暑者。《六气感证要义·暑》:“有伤于劳役,以致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按之无力,此血虚发热,所谓类中暑也。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治之。”参见中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