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舌苔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舌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舌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舌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舌苔

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情,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深浅,津液的存亡,为辨证的依据之一。正常舌上均有白色薄苔,是由胃气所生。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影响所致。诊察舌苔,主要从颜色、津液、厚薄、形状和分布等方面的支化,并须结合舌质来分析,同时要注意由食物或药物染色造成的假象。近人认为正常舌苔由舌的丝状乳头末端的角化树及其空隙中的脱落角化上皮、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细胞及唾液构成。舌苔敝厚可因病后食减,舌的机械摩擦减少,或因发热失水、唾液分泌减少等,影响舌的自洁作用,引起丝状乳头延长所致。舌苔由白变黄,多由丝状乳头增生、角化增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及含菌量增多所致,与炎症感染、发热及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苔色变黑多因丝状乳头增生更甚,出现黑棕色角化细胞以及黑色莓菌增殖所致。此时的病理改变多扩展到粘膜下层。高热脱水,炎症感染、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霉菌感染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都与黑苔的发生有关(《新编中医学概要》)。

相关参考

舌苔怎么用?《中医词典》r~s 舌苔

诊断学名词。又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面上均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所生。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食积停饮均可导致舌苔发生变化。观察其变化,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正邪的消长、津液的存

苔润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苔润

舌苔湿润。若苔润泽而不腻不厚,为正常舌苔,属津液充足。若苔湿润而厚腻,多属湿病。

剥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剥苔

舌苔剥落。若苔长期剥蚀如地图状,多属虫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如剥,变为无苔的光绛舌,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

舌诊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舌诊

望诊内容之一。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病邪的浅深和病情的虚实等的依据。故有“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说法。

白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白苔

舌苔白色。正常的舌苔也呈白色,但薄白而净,乃由胃气所生。病理上的白苔,主风、寒、湿邪,亦主表证。若苔薄白而滑,多因内有寒,或外感风寒;若苔薄白而干,多因津液不足;如见于外感病,多为外邪开始化热伤津。若

热盛气分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热盛气分

指气分的热势炽盛。主要病状有壮热、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等,如进一步邪热结实,则见午后热高,烦躁,甚至出现神昏谵语,腹痛便秘,舌苔黄燥等。

由表入里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由表入里

指表证未解,病势向内发展。区别点是:在表则见恶风恶寒,入里则不恶寒而反恶热;在表多不渴,舌苔薄白,入里多烦渴,舌苔黄燥。

气分证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气分证

是温热病的化热阶段,大多由卫分证的发展而来。临床表现有发热甚、不思寒、出汗、口干渴、面红、呼吸气粗或有气喘、小便黄赤而少,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以不恶寒但恶热、舌苔黄为特征。临床上有湿热相

舌苔厚怎么用?《中医词典》r~s 舌苔厚

病状名。厚苔主里。舌红苔黄厚而干。为气分热盛伤阴,里实已成。舌红苔黄腻,为气分湿热。淡红舌白腻苔。为痰饮、湿浊、食滞。淡红舌苔白厚堆积如粉,可见于温疫初起或有内痈。

舌苔薄怎么用?《中医词典》r~s 舌苔薄

病状名。薄苔主表。舌淡红苔薄白,见于正常人或风寒表证。舌淡白苔薄白,多为阳虚,气血两虚。舌红苔薄黄,气分热初胜。舌苔由薄转厚,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辨舌指南》:“苔薄者,表邪初见;苔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