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虚元鉴》 虚火伏火论

Posted 《理虚元鉴》

篇首语: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花瓣似得舒展开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理虚元鉴》 虚火伏火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虚元鉴》 虚火伏火论


诸火可补火,诸热不可补火。又他脏有虚火可补火,肺脏有伏火不可补火。斯言实发前人未有倏无。其发也,尽有燎原之势,或面红颊赤,或眩晕厥冒,种种不同,而皆可以温润补肾之剂,以收其浮越,而引归于性根命蒂之中,补之可也。何谓诸热不可补火?热者,实热也。谓其先动于气,久而渐着于形,如烧热之物相似。其见于症,有定时,有定处,无升降,无变迁。其夜间准热日间不热者,为夜热;其里面恒热而皮肤未热者,为内热;其热如在骨髓间蒸出而彻于皮肤者,为骨蒸劳热。此种种蒸热,有清法,无温理,补之不可也。何谓他脏有虚火可补火,肺脏有伏火不可补火?盖肺与四脏有别,如肝肾龙雷之火可补而伏,脾胃寒格之火可补而越,心家虚动之火可补而定,惟肺之一脏属金,金畏火克,火喜铄金,故清肃之脏最畏火。此言其脏质也。肺居膈上,其气清,其位高,火若上冲则治节失令,而痰滞气塞,喘嗽交加,故至高之部极畏火。此以部位言之也。然或偶然浮越之火,犹不犯此禁,独至伏逆之火,出于阴虚阳亢,火乘金位,谓之贼邪。以其火在肺叶之下,故名伏;以其火只星星,便能使金令捍格,故名逆。凡若此者,症必胶痰固膈,吸短呼长,脉必细而数。细为血虚,数为火胜。此在少年为劳嗽之根,四十以外,为血虚痰火之兆。宜用清法,无用温理,其断不可补者也。

相关参考

卷上怎么用?《理虚元鉴》 卷上

卷下怎么用?《理虚元鉴》 卷下

《理虚元鉴》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理虚元鉴》 阳虚阴症辨

有男子脾肾气虚,腰膝无力、目眩、耳鸣、形体憔悴、溏泄无度、饮食少进、步履艰难,似乎阴虚弱症而非也。何以辨之?曰∶不咳嗽,不内热、骨蒸,不潮热、吐红是也。然其脉必软缓微弱,虚寒之极。治法当回阳返本、健脾

三禁怎么用?《理虚元鉴》 三禁

治劳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盖虚劳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陈、平劳之气,由肺薄而气窒,非青、枳、香、蔻、苏子等所豁之气。乃至饮食所禁,亦同药饵。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类者,其害等

华序怎么用?《理虚元鉴》 华序

余年未三十,获交柯君德修,今六十有九矣。君业医,余喜地学,辄谈论天下技术。地关一地误廿载后,医误旦夕间耳。君天姿颖敏,幼就塾同学,分授经,悉耳熟背诵,故潜心医学,得深造焉。本世医,复从明师指授,探源溯

华序怎么用?《理虚元鉴》 华序

余年未三十,获交柯君德修,今六十有九矣。君业医,余喜地学,辄谈论天下技术。地关一地误廿载后,医误旦夕间耳。君天姿颖敏,幼就塾同学,分授经,悉耳熟背诵,故潜心医学,得深造焉。本世医,复从明师指授,探源溯

《理虚元鉴》 遗精梦泄论

精虽藏于肾,而实主于心。心之所藏者神,神安则气定,气为水母,气定则水澄,而精自藏走,精逐而流也。且心主血,心血空虚,则邪火上壅,而淆其灵舍,于是神昏志荡,天精摇摇,淫梦交作,而精以泄。其甚者,不待梦而

《理虚元鉴》 治虚脉法总括

脉来缓者,为虚,软、微、弱皆虚也。弦为中虚;细而微者,气血皆虚;小者,气血皆少。又脉芤血气脱,沉、小、迟者,脱气。(以上皆劳倦之脉,虚怯劳热之症也。)又微而数者,为虚热;微而缓滑者,为虚痰。

《理虚元鉴》 治虚有三本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辟岐黄之心传者。然皆主于一偏,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