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 寒热虚实真假论

Posted 《医学源流论》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源流论》 寒热虚实真假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源流论》 寒热虚实真假论

病之大端,不外乎寒热虚实,然必辨其真假,而后治之无误。假寒者,寒在外而热在内也,虽大寒而恶热饮;假热者,热在外而寒在内也,虽大热而恶寒饮,此其大较也。假实者,形实而神衰,其脉浮、洪、芤、散也;假虚者,形衰而神全,其脉静、小、坚、实。其中又有人之虚实,证之虚实。如怯弱之人而伤寒、伤食,此人虚而证实也。强壮之人,而失血劳倦,此人实而证虚也。或宜正治,或宜从治;或宜分治,或宜合治;或宜从本,或宜从标;寒因热用,热因塞用;上下异方,煎丸异法;补中兼攻,攻中兼补。精思妙术,随变生机,病势千端,立法万变。则真假不能惑我之心,亦不能穷我之术,是在博求古法,而神明之。稍执己见,或学力不至,其不为病所惑者,几希矣!

相关参考

《医学源流论》 《脉经》论

王叔和着《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汉以后之说,一无所遗。其中旨趣,亦不能划一,使人有所执持。然其汇簇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作也。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

《医学源流论》 《脉经》论

王叔和着《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汉以后之说,一无所遗。其中旨趣,亦不能划一,使人有所执持。然其汇簇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作也。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

《医学源流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

《医学源流论》 临病患问所便论

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热之征。医者望色切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惟病明明为医者言之,则医者正可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乃不以病患自知之真,对症施治,反执己之偏见,强制病患,未有不误人

《医学源流论》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

《医学源流论》 伤风难治论

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人皆忽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关也。盖伤风之疾,由皮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

《医学源流论》 考试医学论

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

《医学源流论》 医学渊源论

医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这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

《医学源流论》 考试医学论

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

《医学源流论》 医学渊源论

医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这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