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汗

Posted 《圣济总录》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汗

经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未满三日,可汗而已,举是四者,盖其在表不可使之深入,要当以汗去之。然汗有起于过用而为常者,有忽于畏护而为患者,有汗之太过。遂漏不止者,阳气虚而表弱也。有汗之不及者,则邪气复与正气交争,昔人论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是也。如此则阴阳不得平均,营卫不得调和矣。虽然,病有表里,汗有宜否,若不须汗而强与汗之者,将耗其津液。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邪气深而经络传变,势如风雨,何可当也。载诸方籍其类多矣,大概可汗之证,则身热脉浮,太阳与阳明证是也。其不可汗之证,在经则少阳与厥阴,在病则厥与逆,以至血衄疮淋之属,皆为不可汗。或邪气在表而脉沉迟者,虽汗之亦不能解矣,非特此也。太阳固可汗也,有因发汗而为痉者,脉浮体痛,固当以汗解也。假令尺中脉迟,则亦不可汗,是又不可不知也。

相关参考

《圣济总录》 产后汗出不止

论曰产后汗出不止者,亡血阴虚故也,盖荣弱卫强,阳加于阴,气散于表,故令多汗,汗不治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附子汤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二两)生干地黄(焙三两)甘草(炙令黄)芍

治法怎么用?《圣济总录》 治法

汗下补泻,针灸汤醴,各有所宜,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善治病者,随其所宜,适事为故,然后施治,则病不足治,假令邪在皮肤,当汗而发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中满内实者泻之,形精不足者补之

渍浴怎么用?《圣济总录》 渍浴

渍浴法。所以宣通形表,散发邪气,盖邪之伤人,初在肌表,当以汗解,若人肌肉坚浓,腠理致密,有难取汗者,则服药不能外发,须借汤浴,疏其汗孔,宣导外邪,乃可以汗,内经所谓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是也,有因大饮中

中风伤寒怎么用?《圣济总录》 中风伤寒

论曰中风伤寒,三阳三阴,候各不同,太阳中风,其脉阳浮阴弱,其证发热自汗,盖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发热,鼻鸣干呕。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脉缓者,名为中风,不可燔灸,若以火发其汗,邪

《圣济总录》 伤寒后盗汗

论曰汗者心之液,伤寒瘥后,眠寝有汗者,由心气偏虚,营卫不足,腠疏表弱,因寝寐之间汗出。故名盗汗,久不已,日渐羸瘦,肢体痿弱也。治伤寒后,体虚夜卧,汗出不止,头旋恶心,不思饮食。人参汤方人参半夏汤洗(去

《圣济总录》 伤寒兼食毒

论曰伤寒兼食毒者。此世所谓夹食伤寒也。甲乙经曰。邪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邪中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此病本由劳动汗出。饮食失节。又伤冷食寒饮所致。内外挟寒。其状微热恶寒。心胸痞闷。四肢酸疼。

风怎么用?《圣济总录》 风

论曰风邪中于阴。发于五脏。其状奄忽不知人。喉中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身软而汗。眼下及人中左右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沫汗不出。身体强直者死。盖风中于阴。脏气承之。风邪与血气相搏。经脉凝泣。阴阳之气。不

《圣济总录》 足太阴脾疟

论曰足太阴之经,脾之脉也。脾经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呕,呕已乃寒,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故谓足太阴疟,又名脾疟。治脾疟寒热时作。肌瘦食减,肠泄腹痛。吴茱萸汤方吴

汗血怎么用?《圣济总录》 汗血

论曰∶《内经》言,藏真通于心,血脉之气行焉。又曰,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盖血虽藏于肝,而心则行之也。若肝心二脏俱伤于邪,故血随心液为汗而出。治肝心伤邪,血汗。人参汤方。人参桂(去粗皮)甘草(炙,锉)白

肾实怎么用?《圣济总录》 肾实

论曰足少阴肾之经,其气实为有余,则舌燥咽肿,上气嗌干,咳喘汗出,腰背强急,体重内热,小便黄赤,腰脊引痛,足胫肿满。此由足少阴经实,或为邪湿所加,故有是证,治宜泻之。治肾脏实热,心胸烦满,腹胁胀急,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