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通利州都法

Posted 《时病论歌括新编》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通利州都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通利州都法

『方歌』
通利州都主渗利,火泻湿泻湿热痢。
苓泽苍术车前子,滑通桔梗渗开提。
『药物』
茯苓、泽泻、苍术、前仁、通草、滑石、桔梗。
『方解』
主治火泻、湿泻、湿热、痢疾等症。首用茯苓甘淡平和,以通州都([i]州都:是指膀胱而言。《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也"。[/i])为君;泽泻咸寒下达,而走膀胱为臣;佐苍术之苦温以化其湿;车前通滑之甘淡以渗其湿;更佐桔梗之升提以升上启下,则收效知宏矣。

相关参考

《时病论歌括新编》 (四)湿热

立秋处暑之令,炎蒸如夏,患者非秋湿即为秋暑。其实秋令之湿热亦必夹有秋暑也。湿热之见症:身热有汗,苔黄而泽,烦渴溺赤,脉来洪数是也。当用通利州都法治之。如大便秘结加瓜蒌、薤白,开其上以润其下。如大便未下

《时病论歌括新编》 黄芪五物汤

『主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药物』炙黄芪、白芍、桂枝。加姜枣。『服法』煎服。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晚发

晚发者,亦由冬受严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诸温晚发一个节令,故名晚发病也。其症:头痛发热,或恶风恶寒,或有汗,或无汗,或烦燥,或口渴,脉来洪数是也。亦当先辨其因素,因风而触发者,始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风热

春应温而反热,是为非时之气。所感之风,风中必夹热气,故名风热。此不但与风温为两途,抑且与热病为各异。盖风温、热病,皆伏气也;风热之邪,是新感也。初起寒微热甚,头痛而昏,或多汗,或咳嗽,或目赤,或涕黄,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温疟

温疟由冬令感受风寒,伏藏于骨髓之中,交夏阳气大泄,腠理不密,或有所用力,伏邪与汗并出,此邪藏于肾,自内而达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其气复入,入则阳虚,阳虚生外寒矣。其症先热后寒,或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寒湿

伤湿又兼伤寒,名曰寒湿。盖因先伤于湿,又伤生冷也。寒湿之症,头有汗而身无汗,遍身拘急而痛,不能转侧,近之则痛剧,脉缓近迟,小便清白,宜以辛热燥湿法治之,勿使其久酿成温,而成湿温之病,温甚成热而成湿热之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暑温

暑温症似阳暑而略轻。初起,右脉偏盛或洪数,舌苔微白或黄润,身热有汗,或口渴咳嗽。此邪在上焦气分,当用清凉涤暑法加杏仁、蒌壳治之。`如少汗微寒或有头痛,宜透肌肤之暑,于本法内去扁豆、瓜翠,加藿香、香薷治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暑泻

长夏暑湿之令而患泄泻,多属暑泻。盖暑热之气,不离乎湿。因为天之暑气下逼,地之湿浊上腾,人在气交之中,气从口鼻而入,直扰中州,脾胃失消运之权,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便泻矣。其症:泻出稠粘,小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三)宣窍导痰法 同卷二[三---(五)]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辛散太阳法 同卷五[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