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Posted 《中医养生学》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b]一、睡眠的卧向[/b]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二)寝卧恒东向
一些养生家主张一年四季头都应恒东向而卧,不因四时变更,《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最上方,气血升发所向,而东方震位主春,能够升发万物之气,故头向东卧,可保证清升浊降,头脑清楚。
(三)避免北首而卧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首勿北卧,谓避地气”,古代养生家在这一点上基本一致。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临床调查发现头北足南而卧的老人,其脑血栓发病率较其他卧向高。国外资料表明,头北足南而卧,易诱发心肌梗塞。
总而言之,卧向与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b]二、睡眠姿势[/b]
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养生家认为行走坐卧旨有要诀,能够作到这一点,则自然不求寿而寿延。睡姿虽有千姿百态,以体位来分,不外乎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历代学者对此有很多论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常人宜右侧卧
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道藏·混元经》说:“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这说明侧卧比仰卧好。侧卧益气活络,仰卧则易造成恶梦,失精和打鼾。侧卧与俯卧亦不同,气功家口头禅叫做:“侧龙卧虎仰瘫尸”,认为侧卧利于调青龙,使肝脉舒达;俯卧利于调白虎,使肺脉宣降。但现代调查发现俯卧不利于呼吸和心肺血液循环,也有损面部容颜。《释氏戒律》说:“卧为右侧”,《续博物志》说:“卧不欲左肋”,古今医家都选择右侧卧为最佳卧姿。这是因为右侧卧优点在于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利于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输出量增多。另外,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代谢。右侧卧时,胃及十二指肠的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恒言》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二)孕妇宜左侧卧
对于女性来说侧卧较仰卧和俯卧好。俯卧可使颜面皮肤血液循环受影响,致皱纹增加。仰卧对妇女盆腔血液循环不利,易致各种月经病。孕妇宜取左侧卧,尤其是进入中、晚期妊娠的人,此时大约有80%孕妇子宫右旋倾斜,使右侧输尿管受压,易产生尿潴留倾向,长期可致右侧肾盂肾炎。另外,右侧卧可压迫腹部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不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可直接压迫腹主动脉,使子宫供血量骤然减少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脑功能。因此说左侧卧最利于胎儿生长,可以大大减少妊娠井发症。
(三)婴幼儿睡姿
对婴幼儿来说俯卧是最不卫生的卧姿。婴儿自主力差,不能主动翻身,加之颅骨软嫩,易受压变形,俯卧时间一长,会造成面部五官畸形。长期一侧卧或仰卧也易使头颅发育不对称。因而婴幼儿睡眠时,应在大人的帮助下经常地变换体位,每隔1~2小时翻一次身。
(四)老人及病人睡姿
对于老年人仰卧、俯卧、左侧卧均不适宜,以右侧卧最好。对于心衰病人及咳喘发作病人宜取半侧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对于肺病造成的胸腔积液患者,宜取患侧卧位,使胸水位置最低,不妨碍健侧肺的呼吸功能。对于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脏负荷过大。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还提出,“凡人眠勿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头低脚高位置睡觉,易得肾脏疾患。
近年有学者用慢镜头电影记录了人在熟睡中的姿势,发现每隔10~15分钟就要变动一次,整个睡眠过程体位变动可达20次以上。因此,在入睡时养成正确睡姿的良好习惯,是有利于自身保健的,但并不要求睡着后姿势永远不变。对此,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已有所论述:“人卧一夜当作五度反复,常逐更转”,整个睡眠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卧姿,是不符合生理要求的。

相关参考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居住环境与健康

[b]一、选择住宅环境[/b]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住宅和营造房屋,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热水浴是湿热水浴的统称。根据浴水温度的高低,可再细分为温水浴和热水浴。水温在36℃~38℃之间者称温水浴;38℃以上者叫热水浴。热水浴与冷水浴交替施行则称为冷热水交替浴。[b]一、作用机理[/b](一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衰老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古今中外,对性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主要有三种观点和流派,一是纵欲,一是禁欲,一是节欲,前二者走向极端是有害的,而“节欲”则是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于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头发保健

头发保健,又称头发健美或美发。中国人美发的标准是:发果而有光泽,发粗而密集,发长而秀美。故未老发早灰白,发枯焦稀疏、脱发等均属病态。头发除了是健康的标志外,它本身还有保护头部和大脑的作用,同时健康秀丽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头发保健

头发保健,又称头发健美或美发。中国人美发的标准是:发果而有光泽,发粗而密集,发长而秀美。故未老发早灰白,发枯焦稀疏、脱发等均属病态。头发除了是健康的标志外,它本身还有保护头部和大脑的作用,同时健康秀丽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服装顺时适体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发明的,是人类文明的表现。首先,服装是用来御寒防暑,保护肌体的物品。其次,服装也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和物质财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汉唐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终于代替了奴隶制。汉、唐两代都曾出现过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医学及养生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不少著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保健灸法

[b]一、保健灸法的概念[/b]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平原和盆地

平原,指陆地上海拔在200m以下,地面宽广、平坦或有轻微波伏起伏的地区。以起伏和缓的特点区别于丘陵,又以较小的高度有异于高原。我国的三大平原为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为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