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结阳明怎么用?《温热论》 里结阳明

Posted 《温热论》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里结阳明怎么用?《温热论》 里结阳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里结阳明怎么用?《温热论》 里结阳明

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谓其不可下也。惟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热内抟,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若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痛,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世之杏、蔻、橘、桔等,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前云舌黄或浊,当用陷胸、泻心,须要有地之黄,若光滑者,乃无形湿热,已有中虚之象,大忌前法。其脐以上为大腹,或满或胀或痛,此必邪已入里,表症必无,或存十之一二。亦须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如小承气汤,用槟榔、青皮、枳实、元明粉、生首乌等皆可。若未现此等舌,不宜用此等药。恐其中有湿聚太阴为满;或寒湿错杂为痛;或气壅为胀,又当以别法治之矣。

相关参考

《塘医话》 论温热病舌黄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

里结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里结

指大便秘结。有热结、寒结之分。热结是由于胃肠积热,或热邪侵犯胃肠,使胃肠津液消耗,引起大便燥结不通;寒结是由于阴寒结聚胃肠,而致传导功能减弱,引起大便秘结不通。热结多兼见发热,午后热高,时有谵语,腹痛

大麻仁怎么用?《得配本草》 大麻仁

[b]一名火麻[/b]畏茯苓、牡蛎、白薇。甘,平。滑利。入足太阴,兼手阳明经血分。理女子经脉,治汗多胃燥,除里结后重,去皮肤顽痹,能催生下乳。合苏子研汁煮粥,治虚风便秘。同紫菀、杏仁煎服,治大便不利。

《本草求真》 芫花叶苗茎

(毒草)大泻里结水湿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荛花苗茎无刺。花细色黄。至其性味芫花辛苦而温。此则辛苦而寒。若论主治则芫花辛温。多有达表行水之力。此则气寒。多有入里走泄之效。故书载能治利。(宗曰。张仲景伤

《冯氏锦囊秘录》 太阴阳明论篇

《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脏为阴,胃府为阳,阳脉下行,阴脉上行,阳脉从外,阴脉从内,

《冯氏锦囊秘录》 太阴阳明论篇

《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脏为阴,胃府为阳,阳脉下行,阴脉上行,阳脉从外,阴脉从内,

医学百科 阳明病四逆汤证

总计阳明篇中之病证,大抵燥而且热也,其有不燥而转湿者,此阳明之变证也。于治发黄诸方,曾发明之矣。更有不热而反寒者,此亦阳明之变证也。夫病既寒矣,必须治以热剂,方为对证之药,是则温热之剂,又宜讲求矣。《

《温热经纬》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疫证初起,有似伤寒太阳阳明证者。然太阳阳明头痛,不至如破。而疫则头痛如劈,沉不能举。伤寒无汗,而疫则下体无汗,上身有汗,惟头汗更盛。头为诸阳之首,火性炎上,毒火盘踞于内,五液受其煎熬,热气上腾,如笼上

《医学心悟》 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阳明有经、有腑。阳明经病,发热头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汤;阳明经病传腑,蒸热自汗,口渴饮冷,白虎加人参汤,此散漫之热,可清而不可下;阳明腑病,热邪悉入于里,其证潮热谵语,腹满便闭,宜攻之

《古今医彻》 阳明少阳论

经曰.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夫同是受寒.不日一日.独日二日三日者.盖传经之邪居多.而自感者少.自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