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其他治法

Posted 《中医儿科学》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儿科学》 其他治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儿科学》 其他治法

儿科常用其他治法很多,这些治法一般不需用药,可根据病种及患儿个体情况,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
(一)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用推拿手法防治疾病的方法。小儿推拿疗法应用方便有效,不需服药打针,受到患儿及家长的欢迎。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儿科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痛、疳证、厌食、感冒、哮喘、遗尿、肌性斜颈、痿证等病证。小儿推拿疗法有儿科特定的穴位。操作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而不飘浮,常用手法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掐法、揉法、搓法等。急性出血性疾病、急性外伤、急腹症,以及局部有皮肤病者,不宜推拿。
捏脊是小儿推拿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治疳证、泄泻、遗尿及脾胃虚弱的患儿。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生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自尾椎两旁开始,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挟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从第3次起,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每日1次,连续6天为疗程,休息1天,再作第2疗程。对脊背皮肤感染、出血的患儿禁用此法。
(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多种针法和灸法。小儿针灸疗法常用于治疗遗尿、哮喘、泄泻、痢疾、痿证、痹证等病证。小儿针灸疗法所用经穴基本与成人相同,但小儿接受针刺的依从性较差,故一般采用浅刺、速刺的方法,不常深刺和留针;小儿灸治常用艾条间接灸法,与皮肤有适当距离,以皮肤微热微红为宜。
小儿针法除体针外,还常用头针、腕踝针、耳针,这些针法以经络学说、神经学说为理论指导,分别于头部、腕踝、耳朵取穴,施针便利,不受季节限制。激光穴位照射更免除了金属针刺,无痛苦、无损伤、无感染,应用日益广泛。
刺四缝疗法是小儿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四缝是经外奇穴,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中节正中点,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有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疳证、厌食。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粘液少许,每日1次。
(三)拔罐疗法
儿科拔罐疗法常用口径4—5cra的竹罐或玻璃罐。本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操作方法:先在局部涂上凡士林,然后将酒精棉球点燃,置杯内数秒钟,取出后迅速将罐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由于负压,皮肤被吸人罐内而高起,约5—10分钟后取去。取罐时以食指按压罐边皮肤,同时将罐向另一侧倾斜,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子即自行脱落。若是高热抽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此法。
(四)割治疗法
儿科割治疗法常取两手大鱼际处割治。本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等功效,常用于疳证、哮喘等病证。操作方法:将两手掌局部消毒后,用大拇指揿住刀口旁约lcm处,用0.4em宽的平口手术刀直戳割治部位,创口长约0.5em,然后挤出赤豆大小黄白色脂状物,并迅速剪去,再用红汞棉球覆盖其上,绷带包扎,5天后可解除包扎。术中、术后防止感染。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z~其他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儿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全书分六章。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常用治法、小儿急症、新生儿疾病、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内容全面而不繁芜,系统而不冗长,突出了中医特色,注重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中医

《中医词典》z~其他 《保赤存真》

儿科著作。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十卷。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病

《中医词典》z~其他 《活幼珠玑》

儿科著作。二卷,补编一卷。清·许佐廷撰。刊于1873年。本书前编一卷。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后编一卷,将儿科病证分为胎毒、变蒸、惊风等32门,详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补编一卷,集录前二卷中所

《中医词典》z~其他 《活幼珠玑》

儿科著作。二卷,补编一卷。清·许佐廷撰。刊于1873年。本书前编一卷。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后编一卷,将儿科病证分为胎毒、变蒸、惊风等32门,详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补编一卷,集录前二卷中所

《中医词典》z~其他 《片玉心书》

儿科著作。五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一-三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较有特色,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四-五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内容简明

《中医词典》z~其他 《保赤新书》

儿科著作。①清·任赞撰。二卷。刊于1789年。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下卷治疗方剂,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着并附个人心得写成。②恽铁樵撰。八卷。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皆系作者本

《中医词典》z~其他 《幼科释谜》

儿科著作。六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四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融汇己说,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

《中医儿科学》 治法特点

(一)治法选用各种治法在儿科应用时,都要注意到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其中汤剂因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最为常用;中成药,尤其是新型中成药制剂,贮存、运

《中医儿科学》 儿科治法概要

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儿童这一具体对象和儿科疾病的特点,在治法选用、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内治法怎么用?《中医眼科学》 内治法

眼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外感或内伤眼病,皆可根据眼部表现,结合全身情况进行辨证,审因论治,用内治法来调整脏腑功能或祛除病邪。即使某些外伤眼病,内治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治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