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用香散药(二十二)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用香散药(二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用香散药(二十二)

伍氏曰∶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故郁聚为脓,得香散药则气流行,故当多服五香连翘汤、万金散、清心内固金粉散。凡疮本腥秽,又闻臭,浊则愈甚。若毒瓦斯入胃,则为咳逆。古人用此,可谓有理,且如饮食调令香美,则益脾土,养真元,保其无虞矣。
立斋曰∶今人有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之表里,病者多喜内消,而医者即用十宣散及败毒散、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 ,然防风、白芷、浓朴、桔梗,皆足以耗气,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而概用之乎。败毒散乃发表之药,果有表证,亦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反损,其毒愈盛,虽有人参莫能补也,况非表证而用之乎。流气饮乃耗血之剂,果气结膈满,亦止宜二三服,多则血气愈伤。夫血气凝滞,多因荣卫气弱,不能营运,岂可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诸经气血多寡不同,而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反为败证。虽有芎归亦难倚伏。若服之过度,则气虚血耗,何以成脓。苟不察其由,而泛投克伐之剂,能无危乎。此三药者,其不可轻用亦明矣。河间云∶凡疮止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其经,不可干扰余经也。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论伤寒古治法(二十二)

凡伤寒治法,必当先知经络次序,如一日在太阳,则为发寒、头痛等证;二日在阳明,则为目痛、鼻干、不眠等证;三日在少阳,则为耳聋、胁痛、寒热、口苦等证;四日在太阴,则为腹满自利等证;五日在少阴,则为舌干口燥

《景岳全书》 升阳散火辩(二十二)

凡治火之法,有曰升阳散火者,有曰滋阴降火者。夫火一也,而曰升曰降,皆堪治火。然升则从阳,降则从阴,而升降混用,能无悖乎?抑何者宜升,何者宜降,而用有辩乎?此千古之疑窦,亦千古之两端,而未闻有达之者。夫

《景岳全书》 外感发热弗药可愈(二十二)

凡小儿偶然发热者,率由寒热不调,衣被单薄,柔弱肌腠,最易相感,感则热矣。余之治此,不必用药,但于其熟睡之顷,夏以单被,冬以绵被,蒙头松盖,勿壅其鼻,但以稍暖为度,使其鼻息出入皆此暖气,少顷则微汗津津,

《景岳全书》 总论治法(二十二共十九条)

痘疮一证,顺者不必治,逆者不能治,所当治者,惟险证耳。何为险证?如根窠顺而部位险,部位顺而日期险,日期顺而多寡险,多寡顺而颜色险,颜色顺而饮食险,饮食顺而杂证险,杂证顺而治疗险,治疗顺而触秽险。然犹有

《景岳全书》 带浊类论列总方(六一)

人参丸(补百五)八珍汤(补十九)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归脾汤(补三二)六君子汤(补五)清心莲子饮(寒三二)妙香散(固十五、十六)九龙丸(固四二)十全大补汤(补二十)寿脾煎(新热十六)秘丸煎(新固一)加

《景岳全书》 痘疮中论列方(四十)

保元汤(痘一)调元汤(痘二)五味异功散(补四)四君子汤(补一)五福饮(新补六)九味异功(煎因二三)四物汤(补八)五物煎(新因二)十二味异功散(痘二二)二阴煎(新补十)六物煎(新因二十)十一味木香散(痘

《景岳全书》 痘疮上论列方(二十一)

真人解毒汤(痘五二)

《景岳全书》 痘疮上论列方(二十一)

真人解毒汤(痘五二)

《景岳全书》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酒气(十二)

《经脉篇》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厥论》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脚为之热也。《营卫生会篇》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