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医话》 崩漏虚实证治

Posted 《塘医话》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塘医话》 崩漏虚实证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塘医话》 崩漏虚实证治


崩乃经脉错乱,实系冲任伤损,不能约束经血而然。治宜大补气血,当用举元益血丹峻补本源,少加清热之药,以治其标。补阴泻阳,而崩自止。若血热妄行,脉实有力,血气臭秽者,方用四物凉膈散,入生韭汁调服。然治血药,切忌纯用寒凉,以血见冷即凝故也。如血崩初起,遽止则有积聚凝滞之忧,不止则有眩晕卒倒之患。必须行中带止,庶无后患。然既止之后,必服八珍汤以收功。
古人治胎有证,每将人参、砂仁同用,取其一补一顺,则气旺而无堕胎之患,顺则气和而无难产之忧,甚良法也。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拂郁,郁则气滞,血亦滞也。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系由营气大脱,不论有邪无邪,必养血为主。其行瘀消痰,降火驱风,种种治法,皆从血分中推出,变化不离本宫。

相关参考

《塘医话》 朝代:? 年份:?

《塘医话》 补编·卷下

胎前有病症,重在保胎。产后有病症,重在温补。此至稳至当之理。

《塘医话》 补编·卷上

六经既叙,仍得而汇言之。先言表里之义,三阳固为表,而太阳非表之表乎?少阳非表中之半表里乎?三阴固为里,而太阴非里之表乎?少阴非里之半表里乎?厥阴非里中之里乎?再言经与脏腑之表里。太阳经与膀胱也,阳明经

《塘医话》 补编·卷上

六经既叙,仍得而汇言之。先言表里之义,三阳固为表,而太阳非表之表乎?少阳非表中之半表里乎?三阴固为里,而太阴非里之表乎?少阴非里之半表里乎?厥阴非里中之里乎?再言经与脏腑之表里。太阳经与膀胱也,阳明经

《塘医话》 论妇女湿温病

妇人病温,与男子同。所异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保护之意。但亦要看其邪之可解处,用血腻之药不灵,又

验齿怎么用?《塘医话》 验齿

再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动血,结瓣于上。阳血者,色必紫,紫如干漆。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

《塘医话》 论温热病舌黄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

《塘医话》 论温热病舌黄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

温热论怎么用?《塘医话》 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盖伤寒之邪,留变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胞,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

《塘医话》 韩善征辟产后忌寒凉宜温热及大补气血论

善按世俗惑于产后忌寒凉,宜温热,及大补气血为主之说。医家误人,病家自误,若此案者,我见实多(引雷少逸治四明沈某室产后匝月,忽然壮热,汗多口渴欲饮。)徐洄溪、魏柳洲皆谓产后血脱,孤阳独旺,虽石膏、犀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