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医话》 崩漏标本证治

Posted 《塘医话》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塘医话》 崩漏标本证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塘医话》 崩漏标本证治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非时下血,淋沥不止,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凡崩漏初起,治宜先止血,以塞其流,加减四物汤十灰丸主之。崩漏初止,又宜清热,以清其源,地黄汤或奇效四物汤主之。崩漏既止,里热已除,更宜补血气以端其本,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要知崩漏皆由中气虚,不能受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或不时血下,或忽然暴下,为崩为漏,此证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则治其标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必不可遏。热既清矣,如不端本,则散失之阳,无以自持。故治崩漏之法,必守此三者,次第治之,庶不致误。先贤有云∶治下血证,须用四君子辈以收功,其旨深矣。
近来诸医误信产后属寒之说,凡产后无不用炮姜、熟地、肉桂、人参等药。不知产后,血脱,无不立毙。我见甚多,案中绝无此弊。足征学有渊源,惟善用人参,而少用血药,消痰清体之法,尚未见及,则有未到也。

相关参考

《塘医话》 朝代:? 年份:?

《塘医话》 补编·卷下

胎前有病症,重在保胎。产后有病症,重在温补。此至稳至当之理。

《塘医话》 补编·卷上

六经既叙,仍得而汇言之。先言表里之义,三阳固为表,而太阳非表之表乎?少阳非表中之半表里乎?三阴固为里,而太阴非里之表乎?少阴非里之半表里乎?厥阴非里中之里乎?再言经与脏腑之表里。太阳经与膀胱也,阳明经

《塘医话》 补编·卷上

六经既叙,仍得而汇言之。先言表里之义,三阳固为表,而太阳非表之表乎?少阳非表中之半表里乎?三阴固为里,而太阴非里之表乎?少阴非里之半表里乎?厥阴非里中之里乎?再言经与脏腑之表里。太阳经与膀胱也,阳明经

《塘医话》 论妇女湿温病

妇人病温,与男子同。所异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保护之意。但亦要看其邪之可解处,用血腻之药不灵,又

验齿怎么用?《塘医话》 验齿

再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动血,结瓣于上。阳血者,色必紫,紫如干漆。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

《塘医话》 论温热病舌黄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

《塘医话》 论温热病舌黄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

温热论怎么用?《塘医话》 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盖伤寒之邪,留变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胞,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

《塘医话》 韩善征辟产后忌寒凉宜温热及大补气血论

善按世俗惑于产后忌寒凉,宜温热,及大补气血为主之说。医家误人,病家自误,若此案者,我见实多(引雷少逸治四明沈某室产后匝月,忽然壮热,汗多口渴欲饮。)徐洄溪、魏柳洲皆谓产后血脱,孤阳独旺,虽石膏、犀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