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百病防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Posted 《老年百病防治》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年百病防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年百病防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瞬间能引起失明的严重眼病,中医称为“暴盲”。
本病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阻塞,使其所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致使该区营养切断而引起极度的机能障碍,本病发病急,得病后必须立即抢救,分秒必争,否则将造成永久性失明。临床多见于单眼,偶而也可见于双侧,发病人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
[b][发病原因][/b]
1.血管痉挛。由于血管的舒缩神经的兴奋性异常或血管反射性痉挛,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2.动脉内膜炎症及动脉栓塞。动脉硬化、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视网膜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当血液流经狭窄管腔时,受粗糙内膜表面摩擦,随时可能形成纤维凝集而发生血栓,或在狭窄的情况下又发生血管痉挛而致视网膜动脉完全闭塞。
3.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的粘稠度过高。血流中异物的存留,如心脏内膜炎及瓣膜病时赘生物的脱落、药物颗粒、空气栓子的形成,均可随血流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而导致血管阻塞。
4.眼局部的因素。多见于眼眶内压力增高。眼压急剧升高,而形成动脉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加速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暴怒惊恐,气机逆乱,血随气逆,气血郁闭;或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滞血瘀,目络阻塞;或嗜好烟酒,恣食肥甘,痰热内生,上壅目窍所致。
[b][临床表现][/b]
本病发病突然,视力急剧下降,模糊不清,甚至无光感。外眼检查正常,不红不肿,光感消失者,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若尚有部分视力者,光反应迟钝。
眼底检查,有下列改变:
1.视乳头变淡,甚至苍白,压迫眼球在视乳头上不能压出动静脉搏动。
2.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呈线状,或伴有白线,有时血柱呈串珠状。
3.视网膜呈急性贫血状态,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愈到周边部混浊程度愈轻。
4.黄斑区呈一樱桃红色(因黄斑部无视网膜内层,该处由脉络膜营养)。
5.如果患眼在视乳头颞侧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支,可留下典型的舌状红色区,该区视网膜透明。
6.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无灌注,如果为动脉分枝阻塞,可见有血流在分枝的某一点突然中断,准确显示阻塞的位置。
[b][预防措施][/b]
1.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结构,宜多食用植物油,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之品,不要摄入过多脂肪及油腻厚味之品,以防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
2.中老年人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经常到户外活动,不要久蹲、久坐、久卧,以防血流滞缓而易发血管阻塞。
3.避免情志刺激,保持乐观情绪,防止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而致血管突发痉挛,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4.中老年人对一过性黑朦,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眼底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早期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5.由于视网膜组织对氧极其敏感,当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网膜组织约半小时内即发生坏死。因此,对本病不可掉以轻心,延误治疗时机,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抢救,使患者在视网膜缺血坏死之前,恢复血液循环,以挽救视力,否则将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b][治疗方法][/b]
1.急救治疗:
(1)立刻吸入亚硝酸异戊脂0.2毫升,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
(2)用妥拉苏林25毫克,或用阿托品1毫克球后注射,每日1次。
(3)首次口服醋氮酰胺500毫克,后改250毫克,每日3次.
(4)按摩眼球以降低眼压,扩张血管,恢复视网膜血液循环。
(5)立即行前房穿刺或外毗切开,迫使眼压、眶压突然下降,驱使血管内压差增加,阻塞的栓子由中央动脉进入某一分支,使缺血范围缩到最小区域。
(6)白日每小时(夜间每隔4小时)吸10分钟含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48~72小时后停吸。
(7)中药可首次选用通窍活血汤(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老葱6克、生姜3片、红枣4枚、麝香0.1克冲服),酌加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当归15克、青皮6克、地龙10克,祛瘀通窍,活血明目。
2.急救后处理:
(1)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
(2)给予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ATP复方丹参片等药物营养疗法,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3)高压氧治疗,10次为1疗程,可作3~5个疗程。
(4)病因治疗。应详细检查全身情况,寻找病因而针对性治疗,以防健眼将后发病。
(5)中药可用加味四物汤(生、熟地各1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茺蔚子1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枳壳10克、地龙10克、枸杞15克、菊花10克),活血通窍,养肝明目。
(6)针刺疗法:
眶周穴位: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攒竹、太阳等。
远端穴位:风池、合谷、内关、外关、太冲、翳风、足光明等。
每天取眶周与远端各2个穴位,轮流使用,只针不灸,不留针。

相关参考

《老年百病防治》 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它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临床上多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常见并发症。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

动脉硬化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其以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管腔缩小为特征。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三种。小动脉硬化是小型动脉发生弥漫性和增生性

《老年百病防治》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是一种临床以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为特征的眼病,中医称为“云雾移晴”,又称“蝇翅黑花”。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4/5的眼球空腔内,有支撑视网膜和屈光的功能,其本身无血管,营养主

《老年百病防治》 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是指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一种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脑功能的一种病症。临床以早期表现为类神经衰弱的症状为主。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男

《老年百病防治》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又称老年性坏疽,多发生在下肢的大中型动脉。本病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病人占90%,女性占10%,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b][发病原因][/b]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

《老年百病防治》 结节性多动脉炎

本病是一种以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坏死性中小动脉炎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皮肤损害为多形性,以沿小动脉分布的结节最多见,内脏病变以肾脏为主,常伴有发热、多汗和关节酸痛等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数

冠心病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斑块隆起,突入血管腔,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甚至完全中断,引起心肌局部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组疾病,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的

《老年百病防治》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本病由于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通气阻塞,临床特征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咯痰。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据全国部分普查资料

脑缺血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脑缺血

脑缺血是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瘫痪、失语的一种病症。由于临床上表现为可逆性突然发病,并且在24时内可完全恢复,故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亦称为“小中风”。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