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

Posted 《伤寒发微论》

篇首语:做强者,战自卑;攀高峰,胜逆境;增才干,永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

仲景桂枝汤加减法.凡十有九证.但云芍药.圣惠方皆用赤芍药.孙尚方皆用白芍药.圣惠乃太宗朝命王怀德等编集.孙兆为累朝医师.不应如此背戾,然赤白补泻.极有利害.常见仲景桂枝第四十七证云.
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盖风伤卫而邪乘之.则卫强.荣虽不受邪终非适平也.故卫强则荣弱.仲景以桂枝发其邪.以芍药助其弱.故知用白芍药也.荣既弱而不受病.乃以赤芍药泻之.决非仲景意.至于小建中.为尺迟血弱而设也.举此皆用白芍药.而仲景亦止称芍药.可以类推矣.

相关参考

《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

仲景论表证.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青龙治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此三者人皆能言之.而不知用药对病之妙处.故今之医者不敢用仲景方.无足怪也.且脉浮而缓者.中风也.故啬啬恶

《伤寒发微论》 论中暑脉不同

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而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芤迟.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而朱肱亦云.中暑脉细弱.则皆虚脉也可知矣.

《伤寒发微论》 论表里虚实

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予于表里虚实歌中.尝论其事矣.仲景麻黄汤类.为表实而设也.桂枝汤类

《伤寒发微论》 论弦动阴阳二脉不同

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以弦脉为阳.何也.此是开卷第一行疑处.而世人不知讲.予谓脉诀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单言之也.此之所论.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大抵杂病

《伤寒九十论》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医曰.此赤芍药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当用.再啜而微汗解.论曰.仲景桂枝加减

《伤寒发微论》 论两感伤寒

仲景论两感伤寒云.凡伤于寒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云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既云必死.又云治有先后.何也.大抵此病表里双传.脏腑俱受.得此者十不全一.故云必死.然仲

《伤寒发微论》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发微论二卷.题曰白沙许叔微知可述.直斋书录解题云.许叔微伤寒歌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注.又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辨类五卷.皆未见.四库提要云.叔

《伤寒发微论》 论中风伤寒脉

仲景以浮缓脉为中风脉.浮涩而紧.为伤寒脉.中风有汗.伤寒无汗.何也.内经云.滑者阴气有余也.涩者阳气有余也.阳气有余.则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多汗身寒.大抵阴阳欲其适平而已.阳气不足.阴往乘之.故阴有

《伤寒发微论》 论伤寒慎用圆子药

仲景论中.百一十三方.为圆者有五.理中、陷胸、抵当、麻仁、乌梅是已.理中、陷胸、抵当.皆大弹圆.煮化而服之.与汤无异.至于麻仁治脾约证.乌梅治湿证.皆欲必达下部.故用小圆.其它皆欲入经络.逐邪毒.破坚

《伤寒发微论》 论伤寒须早治

仲景云.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今之医者不究根源.执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之前.必下之于四日之后.殊不知此大纲也.又云.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