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小承气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小承气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炙)三两枳实(炙)大者三枚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得利则止。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注】
下利,脾病也。弦,肝脉也。脾病不当见弦脉,故曰脉反弦也。下利里病也,发热表证也,若发热身汗,则为表与里和,虽脉弦亦可自愈也。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
沉主里,弦主急,下重后重也。下利脉沉弦者,故里急后重也。滞下之证,发热脉大则邪盛为未已也,脉微弱数者则邪衰,病当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知脉大身热者死也。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治其也。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积热已深,故以白头翁汤大苦大寒;寒能胜热,苦能燥湿,湿热去,下重自除矣。
【集注】
程林曰:热利下重,则热迫于肠胃,非苦不足以坚下焦,非寒不足以除热,故加一「热」字,别以上之寒利。
尤怡曰:此证湿热下注,故用白头翁,苦以除湿,寒以胜热也。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大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灸,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

《医宗金鉴》 大承气汤方

(见痉病中)□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注】脉迟不能兼滑,惟浮取之迟,沉取之滑,则有之矣。今下利脉迟而滑,谓浮迟而沉滑也。浮迟则外和,沉滑则内实。欲止内实之下利,当下之,

《医宗金鉴》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去皮、尖)五十个桂枝三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甘草(炙)二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医宗金鉴》 大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筋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方解】诸积热结于里而成满痞燥

《医宗金鉴》 大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筋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方解】诸积热结于里而成满痞燥

《医宗金鉴》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去皮,酒浸)四两甘草(炙)二两芒硝半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少少温服之。【方解】方名调胃承气者,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承气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医宗金鉴》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去皮,酒浸)四两甘草(炙)二两芒硝半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少少温服之。【方解】方名调胃承气者,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承气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医宗金鉴》 调胃承气汤方

□见阳明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注】太阳病,发汗后,或大汗出,皆令人津液内竭,胃中干,烦躁不得

《医宗金鉴》 调胃承气汤方

□见阳明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注】太阳病,发汗后,或大汗出,皆令人津液内竭,胃中干,烦躁不得

实胀怎么用?《医宗金鉴》 实胀

饮食过度内伤胃,停滞腹胀便不通,潮热烦渴形气壮,平胃承气施治灵。[注]小儿饮食过度,则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身体潮热,心烦口渴,形气壮实,此实胀也,轻者平胃散主之,重者小承气汤主之。(加味平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