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 葛根证五 阳明十七

Posted 《伤寒悬解》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悬解》 葛根证五 阳明十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悬解》 葛根证五 阳明十七

[b]【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b]
营为寒伤,闭束二阳卫气。葛根汤,葛根泻阳明之卫,麻黄泻太阳之卫,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清营血,姜、甘、大枣,和中气而补脾精也。
[b]〖葛根汤〗五十五 (方【15】)[/b]
[b]【15】葛根汤[/b]
葛根[i]四两[/i] 麻黄[i]去节,三两[/i] 桂枝[i]去皮,二两[/i] 生姜[i]切,三两[/i] 甘草[i]炙,二两[/i] 芍药[i]二两[/i] 大枣[i]十二枚,擘[/i]
[i]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i]

相关参考

《伤寒悬解》 阳明外证五 阳明七

[b]【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b][b]【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b]

《伤寒悬解》 调胃承气证五 阳明二十四

[b]【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b]不因吐下,而心烦者,胃阳原盛,所谓正阳阳明也。燥土耗伤津液则烦,心烦即谵语之根,甚则谵语,此亦大承气之初证也。

《伤寒悬解》 葛根证六 阳明十八

[b]【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b]太阳表寒外束,经络壅迫,郁遏阳明胃气,不能容纳水谷,已化之食,必当注泄而下,葛根、麻黄,泻二阳之卫郁,以松里气也。

《伤寒悬解》 葛根半夏证七 阳明十九

[b]【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b]二阳合病,经迫腑郁,不能容纳水谷,未化之食,必当涌吐而上,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吐也。[b]〖葛根加半夏汤〗五十六 (方【16】)[/

《伤寒悬解》 桂枝葛根证四 阳明十六

[b]【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b]阳明经行身之前,自头下膈而走足,太阳经行身之后,自头下项循背而走足。太阳经病,头痛项强而已,不至几几。缘太阳表病不解,郁遏阳

《伤寒悬解》 阳明腑病 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伤寒悬解》 死证五 少阴三十四

[b]【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b]下利止而眩冒者,阳根下绝,欲从上脱,是以死也。

《伤寒悬解》 阳明经病 七章 腑病连经

阳明自太阳传来,未入于腑,全是经病。经病宜汗,其未离大阳之经,则用麻、桂,其将入阳明之腑,则加葛根。阳明一见吐利,虽未是里实可下之证,然而经迫腑郁,已是胃热将成之根,故用葛根双解经腑之郁。此证得法,自

《伤寒悬解》 吴茱萸证十七 少阴十八

[b]【309】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b]方在阳明六十(方【81】)。吐利厥冷,烦躁欲死,则中气颓败,微阳离根矣。吴茱萸汤,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吴茱萸、生姜、温胃而

《金匮悬解》 ◎葛根汤六 方见《伤寒》

葛根汤葛根[i]四两[/i] 麻黄[i]三两,去节[/i] 桂枝[i]二两[/i] 芍药[i]二两[/i] 生姜[i]三两,切[/i] 甘草[i]二两,炙[/i] 大枣[i]十二枚,劈[/i][i]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