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气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噫气

Posted 《证治准绳·杂病》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噫气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噫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噫气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噫气

《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宣明五气论,以心为噫。痹论,以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至真大要论,以太阳司天,少阴之复,皆为哕噫。四时刺逆从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脉解,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此乃噫从心出者也。厥阴在泉,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玉版论,太阴终者,善噫。《灵枢》云∶足太阴是动病,腹胀善噫。又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仲景谓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卫出上焦。)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酢酸。(不归,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不能传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观之,噫者是火土之气郁而不得发,故噫而出。王注解心为噫之义,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如痰闭膈间,中气不得伸而嗳者,亦土气内郁也。仲景云∶痞而噫,旋复代赭汤主之。《本事方》心下蓄积,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枳壳散主之。丹溪云∶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故成嗳气。用二陈汤加香附、栀子仁、黄连、苏子、前胡、青黛、栝蒌,或丸或汤服之。
[b]【诊】[/b]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寸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趺阳脉微而涩,微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
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闭塞之病。趺阳脉微涩,及寸脉紧而噫者,皆属寒。太阴终者,腹胀闭,噫气呕逆。

相关参考

噫气怎么用?《中医词典》x~y 噫气

即嗳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证治准绳·杂病》:“噫气,《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详见该条。

中食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中食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八味顺气散(见中气。)[b]加减平胃散[/b](东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痿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

噫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噫气

又称“嗳气”。《景岳全书.杂证门》:「噫者,饱食以息,即嗳气也....。」多因肝胃不和或饱食、胃气阻郁所致。其症状为胃中似有气上胃,微有声响,但与频频作呃的呃逆不同。

噫气怎么用?《保婴撮要》 噫气

经曰∶脾病则面黄善噫。噫者,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而为噫。又善思、善味,其症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经曰∶脾主四肢。有是者脾也。又曰∶二

哕附噫气怎么用?《医效秘传》 哕附噫气

哕与干呕相似,哕者其声浊而长,呕则声短而小,皆有声而无物出,是呕为轻、哕为重也。经曰、木衰者枝叶枯落,病深者其声哕。盖因胃气本虚,汗下太过,胃气虚冷则哕,或恣饮冷水,水寒相搏则哕,是则胃中虚寒故也。理

《证治准绳·杂病》 第五册·杂门

《证治准绳·杂病》 第一册·诸伤门

《证治准绳·杂病》 第一册·诸中门

《证治准绳·杂病》 第五册·神志门

《证治准绳·杂病》 第四册·诸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