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农 热霍乱证治
Posted 刘树农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树农 热霍乱证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树农 热霍乱证治
夏日或夏秋之交,有的地区流行上吐下泻之证,主情急重,甚者出现四肢厥冷、下肢抽筋、脱水等危象,中医称之为霍乱,其中包括了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真性霍乱。刘氏认为霍乱最要紧是辨清寒热,一般以热霍乱多见。有的病家即使出现肢冷转筋,仍不可便作寒证论治。必须谨慎辨证,肢冷,尤其是见到口渴、脉数、溺短、躁扰不宁等症时,可能是由于热深厥深而然。若误服热药则病立危殆。刘氏认为此乃热霍乱,可以选用姚训恭《霍乱新论》中所载的连萸解毒汤(制半夏4.5g 生枳实4.5g,黄芩4.5g,白芍4.5g 水煎。黄连1.8g 吴茱萸0.3g 另煎和入上药汁服。证重者倍用黄连、吴茱萸)和王孟英《霍乱论》所载蚕矢汤(晚蚕砂15g 生米仁、大豆卷各12g 陈木瓜9g 姜汁炒川黄连9g 制半夏3g 酒炒黄芩3g 通草3g 焦山栀4.5g 淡吴茱萸0.9g)。霍乱后余邪未清者,则用王氏驾轻汤:鲜竹叶12g 生扁豆12g 香豉9g 石斛9g 枇杷叶9g 橘红3g 陈木瓜3g 焦山栀4.5g。早在1924年夏秋之际,江苏淮安乡间流行此症,刘氏依照以上方药治疗,挽回了很多因误服热药而至危重的病人。刘氏治学对《内经》钻研颇深,尤其推崇《灵枢》,而对《难经》,则认为其弊多于利,有些方面甚至将中医的理论引入歧途。刘氏博学强记,被誉为“活字典”。在学术上勤于思考和探索,绝不人云亦云。他治学严谨,曾多次引用顾亭林的话“凡著书立说,必为前人所未言而为后人所必需者”以告诫后学。刘氏从事临床医疗及医学教育长达65年,兼通医理与哲理。勤于思考,悟出了中医学的三大规律。即:⑴生理活动规律——阴平阳秘(消而不偏衰,长而不偏亢;相生相制,自动调节)。⑵病理变化规律——邪正斗争(内出之病多不足,外入之病多有余等)。⑶中医临床学规律——辨证论治(识别阴阳,审证求因;祛邪以安正,扶正以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刘氏强调通法祛邪在久病治疗中的作用,善于化解古方,突破陈规,扩大古方应用范围,用以治疗多种疑难病、常见病。如用《千金》紫圆治疗眩晕,用《金匮》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经漏等,均获得满意效果。还非常重视“血气”的生理和病理,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慢性病、难治病,如慢性肝病、久泻、咳喘、心血管疾病等,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相关参考
王××女14岁初诊1976年12月17日。患者近来头发渐渐枯黄,且有大把脱发,尤以一周来为甚,胸闷喜太息,二便尚调,舌苔薄,脉细。拟补养心血治之。丹参9g生地、熟地(各)9g淮小麦30g桑椹子9g炙远
潘××男40岁初诊1975年12月13日。患者病早搏一分钟六、七次,心律不齐,胸闷憋气,有时呼吸困难,动则气急,胸膺间作疼痛,纳少形瘦,病休已近五月。诊脉缓涩,有歇止,苔白滑而腻,舌下青紫,于活血化瘀
[组成]赤石脂、代赭石(各)30g杏仁(去皮尖)50粒,巴豆(去油)30粒。共捣为散,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质硬,再入蜜少许同捣为丸。30日儿每服麻子大1丸,乳汁少许化下;百日儿每服小豆大1
陆××男30岁初诊1967年5月。患者12年前病菌痢,嗣即大便溏薄,经常带有粘液及血液,日行四五次,腹痛休止无定。叠经镜检,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治疗多年,未见显效。偶或停止,至多不过周日即发。进食油腻,
吴××女成年1971年9月曾因患心绞痛来诊3次,症状消失。嗣后于1975年4月,心绞痛复发,伴有心动过缓(脉搏45/分)及早搏、胸闷、太息、憋气等症。诊脉沉涩,有歇止,左手较细,唇色及舌下青紫,舌边有
朱××男30岁初诊1974年9月。患慢性结肠炎五年,大便稀溏,日行三四,脉鸣腹痛,舌薄苔少,口苦而干,脉沉滑,从湿热留于肠间,传导失职论治。香连丸3g(吞)秦皮9g炒白芍9g茯苓9g白芷3g防风9g蒲
[组成]山慈菇60g五倍子60g千金子30g朱砂15g麝香6g红芽大戟30g。共研细粉,研数百转后,渐加糯米浓粥,口服每次0.6~1.5g.外用蜡磨调敷患处.[功效]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临
翟××男56岁初诊1976年8月。患右束枝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达五年之久,于今年6月间偶因情怀不适,顿时昏不知人,小便失禁,手足抽搐,送医院急救,历一小时苏醒。醒后感觉头昏胸闷,饮食、二便均如常。但经常
孙某男50岁初诊1975年10月。患慢性肠炎五六年,大便溏薄,间或夹有粘液,次数或多或少。近四天来,大便泄泻,无腹痛,小便清长。诊脉沉细,苔满布黑腻而滑,口不渴。显系脾肾两阳偏虚,寒湿之邪偏重。暂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