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法怎么用?《医学入门》 伤寒脉法

Posted 《医学入门》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脉法怎么用?《医学入门》 伤寒脉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脉法怎么用?《医学入门》 伤寒脉法

大浮数滑动阳脉,阴病见阳生可得∶沉涩弦微弱属阴,阳病见阴终死厄∶阴阳交互最玄微,浮中沉法却明白。
阴阳脉皆五者,脉从五行生也。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阴病见阳脉者生,邪自里之表,欲汗解也。如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是也。阳病见阴脉者死,邪自表达里,正气亏陷,如谵语脉沉是也。《活人书》谓杂病与伤寒脉不同,其实同也,况伤寒中亦有杂病,杂病中亦有伤寒。伤寒杂病脉之阴阳一而已矣。自《百证歌》举其概,丹溪发其微,然后知脉当从仲景与叔和《脉经》,不当泥高阳生之《脉诀》也。
[b]浮脉察表之实虚,[/b]
伤寒先辨人迎,及传而变,次别诸经。
[b]尺寸俱浮太阳表;浮而紧涩是伤寒,浮而数者热不小;[/b]
脉尺寸俱浮、有力有神者,可汗;脉迟者,不可汗。
[b]浮而缓者是伤风,[/b]
宜解肌,不可汗。
[b]浮大有力热易晓;浮而长大(太阳)合阳明,浮而弦大少阳了。[/b]
[b]中切阳明少阳经,尺寸俱长阳明病;浮长有力兼太阳,[/b]
无汗,宜发汗。
[b]长大有力为热甚;[/b]
当解肌。
[b]长数有力热可平,长滑实大宜通利∶尺寸俱弦和少阳,[/b]
凡弦脉只可和解。
[b]浮弦兼表汗乃定;弦迟弦小弦微虚,[/b]
内寒宜温。
[b]弦大弦长滑热盛。[/b]
热甚宜解。
[b]沉脉察里虚与实,尺寸沉细属太阴;沉微少阴微缓厥(阴),沉迟无力阴气深;[/b]
脉沉微、沉细、沉迟、沉伏无力,为无神,为阴盛而阳微,急宜生脉回阳。
[b]沉疾有力为热实,养阴退阳邪不侵。[/b]
脉沉疾、沉滑、沉实有力,为有神,为热实,为阳盛阴微,急宜养阴以退阳也。大抵沉诊之法,最为紧关之要,以决阴阳冷热用药,生死在于毫发之间,不可不仔细察之。凡脉中有力为有神可治,无力为无神难治。抑论伤寒脉非一端,阴阳俱紧涩,伤寒也;若前伤寒,郁热未净,重感于寒,则变为温疟。阳浮阴弱,伤风也;若前伤风,蕴热未已,重感风,则变为风温。阳濡阴急,当夏先伤湿而后伤暑,乃湿温脉也。阳浮阴濡,当春先伤温气而后感风,乃风温脉也。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温毒脉也。当春夏感热而又遇湿热,两热相合,故温毒发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湿温脉也。长夏先伤湿而后伤暑,阴阳俱盛,温疟脉也。先伤风寒,余热未净,重感于寒所致。若脉阴阳皆沉,而证似太阳者,乃冬时天暖,温气所犯。或同病异名,或同脉异经,病皆起于中宫湿土,与伤寒相似,不可不辨。

相关参考

杂病脉法怎么用?《医学入门》 杂病脉法

以所集杂病为次,《脉诀举要》为主,兼采《正传》、《权舆》权度补之,附温暑内伤。中风脉浮,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危治痰,风未可疏;浮迟者吉,急疾者殂。若风废瘫痪,脾缓者不治

痈疽脉法怎么用?《医学入门》 痈疽脉法

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代见,必死无疑。脉浮数带弦,当发热而

《伤寒论》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

《伤寒论》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

《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雍曰.辨脉者.辨伤寒之脉也.平脉者.平众脉也.今辨脉法中.虽有意相槎桠者.世以仲景之法.只此二篇.垂百世之师范.虽王叔和撰次.一字不敢妄易.仍旧次第录之.其问答.皆仲景本文也.仲景问曰.脉有阴阳.何谓

《中医词典》z~其他 《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

伤寒著作。宋·许叔微撰。卷数不详。据许氏《伤寒发微论》中记载:“余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伤寒百证歌》也有类似记载。已佚。

《中医词典》z~其他 《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

伤寒著作。宋·许叔微撰。卷数不详。据许氏《伤寒发微论》中记载:“余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伤寒百证歌》也有类似记载。已佚。

《伤寒杂病论》 平脉法第一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

《伤寒杂病论》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仲景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营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