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七味地黄丸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七味地黄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七味地黄丸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粹,寝汗发热。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临用去皮,忌火勿出气。
肾水不足,虚阳僭上,必用此方,以引火归原。夫五志之火,可以湿伏,可以直折,龙雷之火,惟当从其性而伏之,肉桂性热,与火同性杂在下焦,壮水药中能引无根虚火,降而归经,且肉桂之质,在中半以下,其性专走肾经,本乎地者亲下之义。况相火寄于甲乙之间,肝胆水旺则巽风动而烈火焰明,古人谓北方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本草》曰∶木得桂而枯,取其义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或者畏其热而遗之,岂达造化降之微乎?黄柏、知母治相火,仅可施于壮实。若虚火而误用之,则肾因泻而愈虚,愈虚而火愈炽矣。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地黄丸

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牙齿不固,腰膝痿软,自汗盗汗,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烦燥,下部疮疡,足跟作痛等证。熟地黄(八两,酒煮杵膏)山茱萸(酒润去核,炒

三黄丸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三黄丸

治三焦实热。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五两)黄连(春四两、夏五两、秋冬三两)为末,蜜丸,每服百丸,食后白汤下。

大黄丸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大黄丸

初起壮实者可用。川大黄(切片,蜜蒸,一斤)白芍药(酒拌抄,六两)甘草(炙,三两)槟榔(四两)木香(一两,不见火)枳壳(四两,炒)为末,蜜丸,如赤豆大,白莱菔汤送下三钱。

《冯氏锦囊秘录》 生熟地黄丸

治血虚阴虚,眼目昏花。生地黄熟地黄金钗石斛玄参(各一两)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冯氏锦囊秘录》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人参(二钱)熟地黄(四钱)鹿茸酒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三钱)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冯氏锦囊秘录》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人参(二钱)熟地黄(四钱)鹿茸酒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三钱)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冯氏锦囊秘录》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

《冯氏锦囊秘录》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

《冯氏锦囊秘录》 妊娠烦躁口干

妊娠烦躁口干者,足太阴脾经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经其气通于舌,若脏腑气虚,热乘心脾,津液胎燥,故心烦口燥,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知母丸。若肝经火动,加味逍遥散;若肾经火动,加味地黄丸。古有妇人暴渴,惟饮五味

援生膏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援生膏

治诸般恶疮,及瘰鼠才起者,点破即愈。血竭乳香没药(各一钱)蟾酥轻粉(各三钱)雄黄(五钱)麝香(五分)上用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汤八九碗,用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一碗收,留二碗,盛瓷器内,候温,将前七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