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桂苓甘术汤

Posted 《删补名医方论》

篇首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删补名医方论》 桂苓甘术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删补名医方论》 桂苓甘术汤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集注】赵良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夫短气有微饮,此水饮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匮》并出二方,妙义益彰。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按】风水,阳水也;石水,阴水也。阳水多实,阴水多虚。阳水在上,故多喘,阴水在下,故多满。所以治阳水用散用攻,治阴水用温用补。然阴中必有阳,此方治阴水在阳而上者也,肾气丸治阴水之在阴而下者也。于此推之,阳中亦必有阴,故有小青龙汤、五苓散之治法也。今举世不分阴阳虚实,皆以金匮肾气汤治之,服之不效,终不改辙,每至吐血而死,良可叹也。

相关参考

神术汤怎么用?《删补名医方论》 神术汤

主治三时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而发热及脾泻肠风。白术(三钱)防风(二钱)甘草(一钱)上三味,无汗用苍术加葱白、生姜,有汗用白术、生姜。【集注】柯琴曰∶此王好古得意之方,仿仲景麻、桂二方之义,而制为轻剂也。

《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加术汤

治湿家身烦疼。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七十个)白术(炒,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集注】程知曰∶此汤为湿家表

痰饮诗怎么用?《医学实在易》 痰饮诗

痰病却缘水泛成,滚痰(丸)峻烈二陈(汤和)平,桂苓甘术汤同真武(一化太阳水府之气,一镇少阴水脏之气,)五饮源流一脉清。

虚痨怎么用?《医学实在易》 虚痨

[b]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小青龙汤[/b](加减详本论)[b]桂附八味丸[/b](见痰饮)[b]小建中汤[/b](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b]桂苓甘术汤[/b](见痰饮[b]黄建中汤[/b]治诸虚里急。生

越婢汤怎么用?《删补名医方论》 越婢汤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又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

水气喘促怎么用?《中医词典》r~s 水气喘促

病证名。因水气逆行乘肺所致喘促之症。《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水气喘促,乃水气逆行乘肺,肺得水而浮,喘不能卧,气不宣通。当从小便去之,宜桂苓甘术汤,肾气丸。”即水喘。参见水喘条。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四卷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