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Posted 《济阴纲目》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济阴纲目》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济阴纲目》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b]良方[/b]云∶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苦头眩痛,腰背作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 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渐渍肌肉,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王节斋曰∶妇人女子经脉不行,多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便认作经闭死血,轻用通经破血之药(发所未发,极是。但有肝气郁滞,以致脾土失运不能化血者,又须和肝气为要,医者知之)。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克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分,脾肝药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块凝结,方宜行血通经。

相关参考

《济阴纲目》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b]骆氏[/b]曰∶经云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病机也,宜知)。此年少时因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

《济阴纲目》 论经闭大法

[b]丹溪[/b]云∶经不通,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或因久患潮热销血,或因久发盗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饮食少进而不生血,或因痢疾失血,治宜生血补血,除热调和之剂,随证用之。或因七情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

《济阴纲目》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b]东垣[/b]曰∶经闭不行有三,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

《济阴纲目》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b]李氏[/b]曰∶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壬癸水合,肾气全盛,血脉流行,当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故曰月经。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余血一点未净,或外被风寒及湿冷暑热邪气,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

《济阴纲目》 论产后大补血气为主

[b]丹溪[/b]曰∶产后当大补血气为主,虽有杂证,以末治之(产后虽当大补,亦宜审恶露有无,内伤外感虚实何如?庶为合理)。产后补虚,用参、术、黄、陈皮、归身尾、川芎、炙草;如发热,轻则加茯苓淡渗之(热

《济阴纲目》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

[b]陈氏[/b]曰∶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于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盖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然月水乃经络之余,苟能调

《济阴纲目》 治痰结经闭

[b]丹溪方[/b]治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此方平中有奇,认疾之法,从妄语来)栝蒌子(一两)黄连(半两)吴茱萸(十粒)桃仁(五十枚)红曲(二钱)缩砂(三两)山楂末(一两)上为末,生姜汁研。炊饼为丸

《济阴纲目》 治血枯经闭

[b]玉烛散[/b]治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津液为热燥竭,以致血海干枯。(此即四物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也。)当归川芎白芍药地黄大黄芒硝甘草(各等分)上锉。每服八钱,水煎,食前服。[b]三和散[/b]治劳心

《济阴纲目》 治血涩经闭

[b]温经汤[/b]治经道不行,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作痛,宜此汤与桂枝桃仁汤。当归川芎芍药官桂牡丹皮蓬术(各一钱)人参牛膝(各一钱)甘草(

《济阴纲目》 治劳伤崩漏

[b]胶艾四物汤[/b]治劳伤血气,月水过多,或崩漏不止,及妊娠胎气不安,或因损动,漏血伤胎者,亦宜。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阿胶(炒成珠)艾叶(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锉。水酒各半煎,空心服。(与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