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生 病多参郁的理论依据

Posted 陈苏生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苏生 病多参郁的理论依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苏生 病多参郁的理论依据

先生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无一不在升降出入运动之中,故内在环境,当以气血和谐为根本,若气血和畅则百病不生,如有拂郁,则诸病蜂起。如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就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朱丹溪亦曾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
气血津液是使人体脏腑经络保持相互联系的物质基础,流通于人体脏腑经络之中,如环无端。如果发生郁滞,即可出现气滞、湿阻、痰凝、血瘀等病理现象。
“六腑以通为用”,前贤早有定论,不难理解。唯有对五脏之“藏而不泻”,人们常易误解,认为既然是要藏,就不存在通。实质上这个“藏”是相对“泻”而言的。“泻”是治疗不当引起的损伤,与“通”是两个概念。《内经·五脏别论》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是指五脏藏精气宜充盈,有宜损伤。因此,不能把“泻”与“通”等同起来。况且医经对此也有明确论述,《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于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热论》说“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这里的“死”字表示了疾病的严重性。说明五脏之要,也在于通,五脏的精气不仅需要充盈,还要通畅无滞。《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亦说“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更为明确地指出了五脏精气通畅的重要性。
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和畅,是怎样表现的呢?先生认为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忆,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把万物的生长壮老忆,都归结为升降出入运动的结果。居于气交中的人,也毫无例外地与天地相应,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亦均以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出现。因此,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就是以这种运动形式反应各自生理功能的。如肺的宣发和肃降、脾胃的升清与降浊、心肾的阴阳既济、肝胆的疏泄与升降等,影响着全身气机的活动。精气由下焦向上,通过肝脾的升运,由心肺宣发全身,体现了向上、向外的特征;肺气的肃降、胆胃的和降、心气的下交、肾气的摄纳,又反映了向下、向内的趋向。为此古人把气机通畅看成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必要保证。如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相反“一有拂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在外感病可表现为出入受阻,内伤病可表现为升降失常等等。戴原礼在《金匮钩玄》中说: “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才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故传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因此,气机障碍可以说是所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而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郁滞。

相关参考

陈苏生 知常才能达变

“理论多落后于实践,吾等只可修正理论以说明事实,而决不可修改事实以迁就理论。”此乃余之座右铭。倘于总结疗效时,治愈则收录,不愈者则删去,虽统计起来疗效极佳,然重复之结果便可想而知。而若经不起重复,则其

陈苏生 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是保持中医药体系之完整性的需要

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理、法、方、药4个方面有机组合而成。理是基本理论;法是治疗法则;方是方剂组成;药是药物应用。四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中有法,法中有理,理

陈苏生 陈苏生治疗哮喘病的经验

出处: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3卷3期44页摘要:陈苏生老中医根据哮喘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不易根除的特点,认为“在病为实”、“在体为虚”,“发时当治其实,平时兼治其虚”。发作时治疗强调三点:①调整肺气。

陈苏生 陈苏生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经验

出处:中医杂志1992年4期44页摘要:长期以来,随父亲陈苏生侍诊之余,看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诸般疾病,特别是中风后遗症,常用“柴牡三角汤”,颇有应验。近年来,本人反复酌用此方,亦收到同样满意

陈苏生 陈苏生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3年11期12页摘要: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慢性疼痛性炎症疾患,可以出现糜烂、溃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延绵难愈,少数可出现恶变。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外伤、过敏、情绪紧张

陈苏生 唯效是尚----访中国中医研究院陈苏生研究员

出处:(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第10期8页)摘要:1989年4月9日。周六,中午。顷接来电,说本周二陈苏生先生小中风猝发,现卧病在家。开始,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怎么会呢?难道我听错了?!上周四

陈苏生 唯效是尚----访中国中医研究院陈苏生研究员

出处:(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第10期8页)摘要:1989年4月9日。周六,中午。顷接来电,说本周二陈苏生先生小中风猝发,现卧病在家。开始,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怎么会呢?难道我听错了?!上周四

陈苏生 陈苏生老中医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加用二麻四仁汤的治疗经验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6卷8期488页摘要:陈苏生老先生是上海著名老中医之一,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特邀顾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辨证论治推敲极严,勇于实践,注重疗效。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主要收治

陈苏生 伤寒之“五段说”

出处:《中医杂志》1993年34卷5期264页摘要:《伤寒论》一书,历来为医家所崇,陈苏生老师对此不仅深有研究,并有独到之见,早在50年代,与其老师祝味菊合着的《伤寒质难》一书中,就创有“五段”之说,

论文怎么用?陈苏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