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温病三日候

Posted 《诸病源候论》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病源候论》 温病三日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病源候论》 温病三日候

温病三日,少阳受病,故胸胁热而耳聋。三阳始传病讫,未入于脏,故可发汗而愈。

相关参考

《诸病源候论》 温病五日候

温病五日,少阴受病。毒瓦斯入腹,其病口热舌干而引饮,故可下而愈。

《诸病源候论》 时气三日候

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而愈。

《诸病源候论》 热病三日候

热病三日,少阳受病。诸阳相传病讫,病犹在表,未入于脏,故胸胁热而耳聋。故可发汗而愈。

《诸病源候论》 伤寒三日候

伤寒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者,胆之经也,其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皆可汗而解。

《诸病源候论》 温病四日候

温病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者,三阴之首也。三阳受病讫,传入于阴,故毒瓦斯入胸膈之内,其病咽干腹满,故可吐而愈。

《诸病源候论》 温病七日候

温病七日,病法当愈,此是三阴三阳传病竟故也。今七日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也。再经病者,是经络重受病也。

《诸病源候论》 温病吐血候

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不发,致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血积,故吐血也

《诸病源候论》 温病小便不通候

发汗后,津液少,膀胱有结热,移入于小肠,故小便不通也。

温病候怎么用?《诸病源候论》 温病候

温病者,是冬时严寒,人有触冒之,寒气入肌肉,当时不即发,至春得暖气而发,则头痛壮热,谓之温病。又冬时应寒而反暖,其气伤人即发,亦使人头痛壮热,谓之冬温病。凡邪之伤人,皆由触冒,所以感之。小儿虽不能触冒

温病候怎么用?《诸病源候论》 温病候

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焉。即病者为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