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痰嗽

Posted 《时病论歌括新编》

篇首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痰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痰嗽

此病由立秋以后秋分以前,先伤于湿,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气分壅塞,节制无权,来冬稍感寒气,初客皮毛,渐入于肺,肺气上逆,则潜伏之湿痰,随气而逆,遂成痰嗽之病。脉弦滑或微紧,舌苔白润,胸次不舒,痰白而稀,口不作渴,此皆秋湿伏气之症也。治当理脾为主,渗湿化痰为佐,宜以加味二陈丸治之。如有感寒发热者,加苏梗、前胡;气喘加旋覆、苏子。随症损益。
『歌括』
秋分之先前伤湿,湿痰袭肺痰嗽成。
气分壅塞失节治,入冬感寒客肺经。
潜伏湿痰随气逆,弦滑微紧苔白润。
痰稀胸闷口不渴,此皆秋湿伏气症。
治脾为主佐渗化,加味二陈法可循。
倘有寒热前苏梗,气喘旋覆苏子增。

相关参考

选按怎么用?《时病论歌括新编》 选按

本篇所举咳嗽,一为伤于初秋之湿,湿气内踞于脾,脾失运化,湿酿为痰,上袭于肺而成痰嗽;一为伤于秋末之燥,燥气伤肺,当时未发,至冬令金寒水冷发为干咳,二者皆伏气为患也。然而致咳之因,非止一端。《黄帝内经素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三---(一)]

《时病论歌括新编》 序二:章序

我拜读周老医师佳作《时病论歌括新编》,捧读再三,不能释手。雷少逸《时病论》是晚清一部好书,对时行病搜罗无遗,论理恰当,其中创订了许多治疗大法,给后世治疗行时病树立了楷模。周老医师对本书领悟特深,诊务之

《时病论歌括新编》 序二:章序

我拜读周老医师佳作《时病论歌括新编》,捧读再三,不能释手。雷少逸《时病论》是晚清一部好书,对时行病搜罗无遗,论理恰当,其中创订了许多治疗大法,给后世治疗行时病树立了楷模。周老医师对本书领悟特深,诊务之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伤风

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于卫之症也。风邪初客于卫,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者,宜用解肌散表法治之,以祛卫外之风。倘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不可与也。若误用之。必生他变。当按仲景之法治之。『歌括』伤风客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飧泄

《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推其致病之因,凡风邪、木胜、寒气、脾虚、伏气。皆能致泄(泻)。论其发病之由,良由春伤于风,风气通于肝,肝木之邪,不能条达,郁伏于脾土之中,中土虚寒,则风木更胜,而脾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辛温解表法 同卷一[三---(一)]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春温

春温初起,头身皆痛,寒热无汗,咳嗽口渴,舌苔薄白。脉象举之有余,或弦或紧,寻之或滑或数。此宜辛温解表法为先。倘若舌苔化燥,或黄或焦,是温热之邪已抵于胃,即用凉解里热法为治。如舌绛齿燥,谵语神昏([i]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伤寒

伤寒者,乃由冬令寒邪伤于寒水之经而为病。其症:头疼身痛,寒热无汗,脉浮紧。治宜辛散太阳法去前胡、红枣,加紫苏、葱白。如体实邪甚者,麻黄汤亦可用之。若有汗,脉浮而缓,便是伤风之病,若误用之,必变症蜂起矣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伤湿

伤湿有表里之分,伤于表者,因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其湿从外而受,束于肌壳。症见头胀而痛,胸闷,苔白滑,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酸,小便清长,脉浮缓或濡,此皆湿伤于表之症也。治以辛散太阳法去桂枝、豆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