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汤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桂枝汤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桂枝汤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汤

仲景曰∶太阳中风,头痛,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本方主之。古人用辛散者,必用酸收,故桂枝汤中用芍药,犹兵家之节制也。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淋漓。若汗出病瘥,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至二三剂。
仲景以发汗为重,解肌为轻,中风不可大汗,过汗则反动营血,虽有表邪,只可解肌,故以桂枝汤少和之也。
成氏曰∶阳脉浮者,卫中风也。阴脉弱者,荣气弱也。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故发热汗出。卫虚则恶风,荣虚则恶寒,荣弱卫强,恶寒复恶风者,以汗出则腠理疏,亦恶风也。翕翕者。若合羽所覆,热在表也。鼻鸣干呕者,风壅气逆也。与桂枝汤和荣卫而散风邪,桂味辛热用以为君者,桂犹圭也,宣导诸药为之先聘,辛甘发散为阳之义也。芍药味苦酸寒,甘草甘平,用以为臣佐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桂枝辛甘为阳,臣以芍药之酸收,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令走泄阴气也。生姜辛温能散,大枣甘温能和,二物为使者,《经》曰∶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也。姜枣固能发散,此又不专发散之用,又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麻黄汤不用姜枣专于发汗,则不待行化而津液得通矣。
夫卫属阳,阳气者,不能卫外而为固则有汗。成云,卫实何耶?盖邪气盛则实,非正气也。既曰∶邪实则热在表矣,其恶风又何耶?盖汗能开腠,故也。既曰∶热在表则汗出而腠开,亦宜解矣。乃不解者,又何耶?赵嗣真所谓惟脏腑可分表里,皮肤骨髓,但分浮、浅、深、沉,俱属于表。若以皮肤为表,骨髓则为里,则麻黄汤症,骨节疼痛,其可谓有表,复有里耶?然则不解者,骨髓之邪自在,正与啬啬恶寒之义相合,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如骨髓无寒,则桂枝不宜与矣。《论》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其此之谓乎?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柴胡桂枝汤

治伤寒发热潮热,脉弦自汗,或渴,或利。桂枝(二钱)黄芩人参白芍(各四钱五分)甘草(炙)半夏柴胡(四钱)大枣(二枚)生姜(泡一钱)水煎服。按∶此出太阳例少阳经药也。

《冯氏锦囊秘录》 柴胡桂枝汤

治伤寒发热潮热,脉弦自汗,或渴,或利。桂枝(二钱)黄芩人参白芍(各四钱五分)甘草(炙)半夏柴胡(四钱)大枣(二枚)生姜(泡一钱)水煎服。按∶此出太阳例少阳经药也。

《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麻黄汤

方见伤寒门。张子和曰∶飧泄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有病此者,腹中雷鸣,水谷不分,小便滞涩,服涩药温药不效,炙中脘脐下数十,燥热转甚,津液枯竭,延予视之,脉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加姜枣煎,连进三

《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伤寒见风脉,发热,自汗,或无汗。桂枝(二钱)白芍生姜甘草(炙)麻黄(各一钱五分)杏仁(十一个,去皮尖)大枣(二枚)上,水煎服。按∶此足太阳、手足太阴、手少阳经药。出太阳例,治风寒之剂也。夫仲景论已上

《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伤寒见风脉,发热,自汗,或无汗。桂枝(二钱)白芍生姜甘草(炙)麻黄(各一钱五分)杏仁(十一个,去皮尖)大枣(二枚)上,水煎服。按∶此足太阳、手足太阴、手少阳经药。出太阳例,治风寒之剂也。夫仲景论已上

《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用桂枝辨

书曰∶无汗宜桂枝汤者,是用桂枝以发汗也。复曰∶无汗不得服桂枝。又曰∶发汗过多者,却用桂枝甘草汤,是用桂枝以闭汗也。其一药二用者何说?盖桂为百药长,善通血脉,故用以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

《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用桂枝辨

书曰∶无汗宜桂枝汤者,是用桂枝以发汗也。复曰∶无汗不得服桂枝。又曰∶发汗过多者,却用桂枝甘草汤,是用桂枝以闭汗也。其一药二用者何说?盖桂为百药长,善通血脉,故用以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

《冯氏锦囊秘录》 麻黄桂枝汤

治吐血,外感寒邪,内伤蕴热。东垣治一贫士病脾胃虚,与补药愈后,继居旷室,卧热炕,咳血,吐血,东垣谓此久虚弱,冬居旷室,衣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当补表之阳,泻里

《冯氏锦囊秘录》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

桂枝(二两五钱)芍药甘草(各一两)胶饴(半升)生姜(一两五钱)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每服一两,水煎去渣,入饧两匙服。

《冯氏锦囊秘录》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

桂枝(二两五钱)芍药甘草(各一两)胶饴(半升)生姜(一两五钱)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每服一两,水煎去渣,入饧两匙服。